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阅读答案附赏析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2.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拟人。(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点,(2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2分)或:比喻。(1分)以潮涨潮落比喻人世的聚散离合,(2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2分)
2、表达了对与参寥子在杭州交游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及对二人友情的珍惜;(2分)表达了离别之际对参寥子的劝慰和自我宽慰之情;(2分)还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志向。(2分)
二:
(1)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
(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3)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答题要点:观钱塘潮,赏游西湖春景。
(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 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或:比喻。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3)表达了对与参寥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离别之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依依惜别之情,对来年再聚的期待之情)
译文:
有情的风卷来万里潮水,却又无情地将潮水送回。问讯钱塘江上,那西兴江边,曾几度映照夕阳的余晖?不必去思量古事今世,俯仰间昔人俱往物是人非。谁能像我东坡老翁,老来忘机恬静无为。
记得西湖西岸,正值春山景色佳美,晴日碧空阴雨烟霏。料想诗人情趣投合,如你我者终属稀少。约定将来还东海,但愿谢公归隐素志莫相违,期君勿似羊昙,西州路上为我悲。
赏析:
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是寄赠之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参寥子相契如一的志趣和亲密无间的感情。
此词作于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是作者离杭时送给参寥的。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读来毫无颓唐、消极之感,但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
上阙"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二句以钱塘潮水比喻人的欢聚与离别,气势非凡。虽然是写"卷潮来"和"送潮归"两个方面,但却是以"有情"始,以"无情"终,其归根到底仍是"无情",接着以"问"字领起下文,"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辉?"仍是表达了愁苦的心情。最后几句则宕开一笔,纵阅古今之变,通过对历史上机心倾轧的否定而自明心迹:"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使精神得以超脱和自由。
下阙则开始追忆往事:"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将旧日漫游的地点、季节、景色以及二人相知相得的友谊一一写出。后几句则是借用谢安、羊昙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愿谢公雅致莫相违",并殷殷嘱托友人不要为自己担忧:"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此词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深厚的情意,气势雄放,意境浑然。郑文焯《手披东坡乐府》说,此词“云锦成章,天衣无缝”,“从至情中流出,不假熨贴之工”,这一评语正道出了此词的特色。词人那超旷的心态,那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2.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拟人。(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点,(2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2分)或:比喻。(1分)以潮涨潮落比喻人世的聚散离合,(2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2分)
2、表达了对与参寥子在杭州交游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及对二人友情的珍惜;(2分)表达了离别之际对参寥子的劝慰和自我宽慰之情;(2分)还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志向。(2分)
二:
(1)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
(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3)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答题要点:观钱塘潮,赏游西湖春景。
(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 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或:比喻。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3)表达了对与参寥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离别之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依依惜别之情,对来年再聚的期待之情)
译文:
有情的风卷来万里潮水,却又无情地将潮水送回。问讯钱塘江上,那西兴江边,曾几度映照夕阳的余晖?不必去思量古事今世,俯仰间昔人俱往物是人非。谁能像我东坡老翁,老来忘机恬静无为。
记得西湖西岸,正值春山景色佳美,晴日碧空阴雨烟霏。料想诗人情趣投合,如你我者终属稀少。约定将来还东海,但愿谢公归隐素志莫相违,期君勿似羊昙,西州路上为我悲。
赏析:
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是寄赠之作。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参寥子相契如一的志趣和亲密无间的感情。
此词作于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苏轼由杭州太守被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是作者离杭时送给参寥的。参寥是僧道潜的字,以精深的道义和清新的文笔为苏轼所推崇,与苏轼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苏轼贬谪黄州时,参寥不远千里赶去,追随他数年。这首赠给参寥的词,表现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抒写出世的玄想,表现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整首词达观中充满豪气,向往出世却又执着于友情,读来毫无颓唐、消极之感,但觉气势恢宏,荡气回肠。
上阙"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二句以钱塘潮水比喻人的欢聚与离别,气势非凡。虽然是写"卷潮来"和"送潮归"两个方面,但却是以"有情"始,以"无情"终,其归根到底仍是"无情",接着以"问"字领起下文,"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辉?"仍是表达了愁苦的心情。最后几句则宕开一笔,纵阅古今之变,通过对历史上机心倾轧的否定而自明心迹:"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使精神得以超脱和自由。
下阙则开始追忆往事:"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将旧日漫游的地点、季节、景色以及二人相知相得的友谊一一写出。后几句则是借用谢安、羊昙的故事,来表明自己的志向,"愿谢公雅致莫相违",并殷殷嘱托友人不要为自己担忧:"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此词以平实的语言,抒写深厚的情意,气势雄放,意境浑然。郑文焯《手披东坡乐府》说,此词“云锦成章,天衣无缝”,“从至情中流出,不假熨贴之工”,这一评语正道出了此词的特色。词人那超旷的心态,那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和发扬蹈厉的豪情,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迪。
*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西州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