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感事》阅读答案及赏析
感事
袁宏道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注释】
①露布:古代亦称“露版”,好比后世公诸于众的文告,此指军中报捷的文书。
②垂衣:指天下太平无事,可无为而治。
1.晚明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把“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本诗中作者因何而发?为何而感?(4分)
2.请简要分析“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 明代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中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4分)(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内容的把握。解题时应抓住诗歌当中四句,了解边关还没有打胜仗,社会还动荡不安。)
2. 将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2分)黄昏秋风、乱草萧瑟,白鸟避人远飞,这既是实景,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写照,政治黑暗,社会混乱,民不聊生。(2分)(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解题时要抓住关键词“乱”字,联系诗歌的整体内容赏析。)
赏析:
袁宏道进士及第后告假还乡,此诗即作于家居时。明代万历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中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感事》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首联以景起兴,湘山景色与江头独醉恰成对比,隐含着诗人为国家命运担忧的痛苦与无奈。中间两联直述时事而措辞委婉,在貌似客观的笔触下,深寓不满之情。尾联则将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黄昏秋风、乱草萧瑟的秋景,加上一双本无机心的白鸟避人远飞,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写照。
袁宏道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注释】
①露布:古代亦称“露版”,好比后世公诸于众的文告,此指军中报捷的文书。
②垂衣:指天下太平无事,可无为而治。
1.晚明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把“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在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本诗中作者因何而发?为何而感?(4分)
2.请简要分析“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1. 明代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中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4分)(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内容的把握。解题时应抓住诗歌当中四句,了解边关还没有打胜仗,社会还动荡不安。)
2. 将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2分)黄昏秋风、乱草萧瑟,白鸟避人远飞,这既是实景,又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写照,政治黑暗,社会混乱,民不聊生。(2分)(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解题时要抓住关键词“乱”字,联系诗歌的整体内容赏析。)
赏析:
袁宏道进士及第后告假还乡,此诗即作于家居时。明代万历后期,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西北和东北边境处于多事之秋,而朝中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袁宏道深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与前途而忧虑。《感事》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首联以景起兴,湘山景色与江头独醉恰成对比,隐含着诗人为国家命运担忧的痛苦与无奈。中间两联直述时事而措辞委婉,在貌似客观的笔触下,深寓不满之情。尾联则将时事之感,融入景物之中。黄昏秋风、乱草萧瑟的秋景,加上一双本无机心的白鸟避人远飞,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形象写照。
上一篇:刘禹锡《竹枝词(其九)》阅读答案及赏析
下一篇:徐渭《寓穿山感事》阅读答案
* 感事 袁宏道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注释】①露布:古代亦称“露版”,好比后世公诸于众的文告,此指军中报捷的文书。 ②垂衣:指天下太平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