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十三)》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          ,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像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主要描写         ,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从诗句描写内容方面答题)(2分)
2.诗人写景,往往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试以“柳花惊雪浦”一句为例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自然景物   人的活动
2.颔联写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铺了一层雪。诗人不禁大为惊奇。此句 “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与诗歌所展示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赏析:
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象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蒙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分外苍翠可爱。诗歌开头从林间小路落笔,然后由此及彼,依次点染。显然,它展示的是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惊定之后,也就尽情欣赏起这似雪非雪的奇异景象来。
  诗人观赏了“雪浦”之后,把视线移向溪水和它两岸的田垅。因为不久前下过一场透雨,溪水上涨了,田里的水也平平满满的。春水丰足是喜人的景象,它预示着将会有一个好的年景。
  前四句,都是表现自然景物,只有第三句中的“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把诗歌所展示的各种各样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后四句写夜晚的景色。五、六两句对仗工切,揉磨入细。“古刹疏钟度”写声,“遥岚破月悬”写色,其中“古刹”和“遥岚”一实一虚,迥然不同,然而又都含有“远”的意思。谓之“古刹”,说明建造时间已很久长;称作“遥岚”,表示山与人相距甚为遥远。两两比照、映衬,融入和谐统一的画面之中,便觉自然真切,意境遥深。
  末二句写船家夜渔的情景。在山村滩多水浅的小河边,夜间渔人用竹枝扎成火把照明,鱼一见光亮,就慢慢靠近,愣头愣脑地听人摆弄。“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接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尽管并没有直接提到打鱼的事,但字句之间已作了暗示,让读者通过想象予以补充。
  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象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正面写人的活动,用墨省俭,重在写意,犹如轻松淡雅的风俗画。两者相搭配,相映衬,情景十分动人。而且诗中的山岚、溪水、古刹、渔船,乃至一草一木都显得寥萧淡泊,有世外之意。想来是诗人的情致渗透到作品的形象里,从而构成这样一种特殊的意蕴,反映了诗人“老去溪头作钓翁”(《南园》其十)的归隐之情。当然,这不过是他仕进绝望的痛苦的另一种表现罢了。(朱世英) 
*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李贺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1.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         ,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像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末二句主要描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