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意境及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因此,把握意境就得关注意象特点及作者情感。

1、古诗词常见意境: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寥廓、雄奇、开阔、旷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秀美、恬淡、淡雅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悲壮、悲凉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凄清、阴冷衰败、孤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2、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B、寓情于景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写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除“谁家”的发问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场景的描写,表面看来,作者没表示态度,但在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寄有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此词的意境所在。

           C、以景托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愁”,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壮阔而悲凉。

          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E、景略情在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2)关注意象特点及作者情感(意象组成意境,意境表现意象的共性。情感与意境是协调的,可以验证意境分析的正误。)
*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因此,把握意境就得关注意象特点及作者情感。1、古诗词常见意境: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