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类型试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
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 长亭更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 注 ]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辽宁)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 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 )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9、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 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高考)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解题指导]了解题目要求后,要快速对全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漠漠烟如织”、“寒山”、“伤心”等词语来看,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是一种忧伤、孤寂;从“楼上愁”、“宿鸟归飞”、“归程”等词语来看,所表达的应是一种思乡、思人的感情;“何处是归程?”应是一种思而不得。“空”应较好地表达出这种意境。
“空”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
“空”字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
它也传达出一种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之情,增添了全诗的“愁味”。
2、好。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3、[解题指导]这首词属名家名篇,这在高考题里很少出现。高考一般避开名家名篇。从整首词来看,感伤中见旷达,情中含理,生动形象。“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春天即将逝去,伤春之情溢于言表。但另一方面,燕子翻飞,有动态活力,极具美感。墙里佳人笑声传来,别有一番情趣,但笑声渐无,佳人离去,多情中平添了几分被冷落的烦恼。伤春又有活力,喜悦又有烦恼,作者的旷达,可见一斑。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有两种,答一种即可。)
4、“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 “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诗一开头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市人为财利所驱,只能在炎日嚣尘中奔波,惟幽人才有雅事。后两句一个“莫嫌”,一个“自爱”,那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精神,都在这一反一正的对比中凸现了出来。
5、“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造成一种出人意外、耐人寻味的效果,使画面具有动感。
6、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7、“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8.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9.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认真阅读此诗并结合所学王维诗歌的特色,此题不难作答。第⑴问应根据“遍”字本身的意义并结合句子所写的景物来分析,要注意和“稀”字的对比。
10. [解题指导]在对全诗整体把握之后,再来思考“敌”与“对”的不同效果。一个“敌”字,用字险而稳,除了客观环境清寥凄寒之外,更兼有主观心灵的寂寞凄怆。仔细品味,会觉出它的妙趣。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语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 长亭更短亭。
(1)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辽宁)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 )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9、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高考)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解题指导]了解题目要求后,要快速对全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漠漠烟如织”、“寒山”、“伤心”等词语来看,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是一种忧伤、孤寂;从“楼上愁”、“宿鸟归飞”、“归程”等词语来看,所表达的应是一种思乡、思人的感情;“何处是归程?”应是一种思而不得。“空”应较好地表达出这种意境。
“空”字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
它也传达出一种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之情,增添了全诗的“愁味”。
2、好。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3、[解题指导]这首词属名家名篇,这在高考题里很少出现。高考一般避开名家名篇。从整首词来看,感伤中见旷达,情中含理,生动形象。“花褪残红青杏小”“枝上柳绵吹又少”春天即将逝去,伤春之情溢于言表。但另一方面,燕子翻飞,有动态活力,极具美感。墙里佳人笑声传来,别有一番情趣,但笑声渐无,佳人离去,多情中平添了几分被冷落的烦恼。伤春又有活力,喜悦又有烦恼,作者的旷达,可见一斑。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有两种,答一种即可。)
4、“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 “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5、“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造成一种出人意外、耐人寻味的效果,使画面具有动感。
6、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7、“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8.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9.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认真阅读此诗并结合所学王维诗歌的特色,此题不难作答。第⑴问应根据“遍”字本身的意义并结合句子所写的景物来分析,要注意和“稀”字的对比。
10. [解题指导]在对全诗整体把握之后,再来思考“敌”与“对”的不同效果。一个“敌”字,用字险而稳,除了客观环境清寥凄寒之外,更兼有主观心灵的寂寞凄怆。仔细品味,会觉出它的妙趣。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语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上一篇:《送琴师毛敏仲北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下一篇:诗歌综合鉴赏类试题解答方法与步骤练习
*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