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套古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整首诗描绘的秋月村居图风格怎样?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乌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返。
请将一、二句设想成次第展开的广阔画面。
3.阅读下面各段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 雨 晴 王 贺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2)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像的余地,试想像各是什么情形
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阳正, 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 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 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 几杖复何铭?
古人写诗很讲究诗歌意象的塑造,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月上瓜舟·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唯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请结合词的上阙,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尺,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本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渔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狂 夫
杜 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蓧娟娟净, 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 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古人评诗时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简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请品味句中“轻”“闹”的妙处?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分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玉芙蓉]喜雨
(明)冯惟敏
①②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②芃(pēng);茂盛的样子
(1)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
(2)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软
春阳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阴。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本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结合,很有层次感,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阴行五首(其四)
刘禹锡
何物令侬羡? 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 宿食长相见。
古人在评论此诗时曾说本诗运用了比兴托物抒怀的手法,来表现诗中女主人的思想感情。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试结合三、四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忆 昔
韦 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①②③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古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坐
张 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 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 数叶迎风尚有声。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是本诗的突出特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风 雨
凄凉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销愁斗几千。
(1)请解释“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联句的含义,并点评其在炼字炼句方面的独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牛在夕阳中漫步回村,背上没有牧童,却驮着几只悠闲自在的寒鸦;(2)清幽、宁静、和谐。
2.(青海湖上空,浓云弥漫,绵延千里的雪花显得苍茫暗淡,越过雪山,是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走,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3.(1)甲:黄梅时节(或初夏),家家雨,处处蛙。乙:春天,蜂蝶(或叶);(2)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像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言之成理即可)。乙:由蜂蝶飞过墙想像邻家的春色(言之成理即可)。甲诗重在客人未到的缘由,乙诗重在想象邻家的春色何在。
4.(诗中的诗人是一个备受打击,但仍然抗争不屈的形象,诗人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后遭打击,也曾产生过退隐念头,但从蜂、鹤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以蜂、鹤自励,表明要像蜂那样勤劳勇敢,像鹤那样志趣高尚,进德修身,心存社稷,诗人有着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的情趣。在被排挤出朝廷之后,饮酒调节精神,抚琴陶冶性灵,寄托高洁情怀。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作的精神。面对不平的现实,诗人对朝廷的“有士不用”也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之气)
5.(①登楼北望,看见寒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陷于金人之手;③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6.(“风住尘香花已尽”句暗含着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伤感和对自身年华已逝、流荡无依的感慨;“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7.(《咸阳值雨》中的“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雨空濛,描绘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宿城南亡友别墅》中的“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由自然界的变化想到人世间的无常和后两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起来,突出了悲伤之情)
8.(“含”和“浥”是颔联的诗眼。“含”字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浥”比洗、洒一类字更为轻柔,生动形象地写了雨之细小)
9.(如丝的杨柳临风飘拂,如轻烟淡雾,这已是绝妙的比喻,但词人还觉不够,又用通感的手法,着一“轻”字,让气温有重量,似乎可称斤计两;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10.(用“对”字,虽说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字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
11.(1)“无定河边骨”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2)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12.(1)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饶有情趣;
(2)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13.诗中第一、二句写远景,写苍茫开阔的原野景色,第三、四句写近景,交代时间已近傍晚,本来迷茫阴沉的天色更显朦胧;第一、三句写静景,草色青青,春阴迷离,第二、四句写动景,夜泊孤舟,看满川风雨凄迷,春潮乍起。整首诗视角忽远又近,有面有点,变换交叉,富有立体感)
14.(同意。本诗用比兴托物抒怀的手法,诗人不说女主人想以身相随远行的丈夫,而说羡慕随船远行的燕子,婉转达意,以曲取胜,羡慕燕子,意在希望能像燕子那样天天见到自己丈夫的食宿情况,出语温柔体贴,细腻地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深情厚爱)
15.(1)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用传说中善歌女子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这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2)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16.(两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孟诗除借想像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
17.(同意。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之景,上联突出了秋夜的清幽寂静,下联描写了残叶“迎风尚有声”的情景,全诗没有一个情字,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却跃然纸上)
18.(1)“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上句实中有虚,以风雨中飘零遍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与上句实写青楼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仍”有更、兼之意,不仅写出了风雨的无情,更有力地透出了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有转折之意,又有自顾的意思,刻盏青楼富贵自顾享乐的情态,表现了诗人对冷酷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愤激之情。
(2)对比鲜明,即环境的冷酷与作者内心的热情、抗争的巨大反差。
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整首诗描绘的秋月村居图风格怎样?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乌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返。
请将一、二句设想成次第展开的广阔画面。
3.阅读下面各段诗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 雨 晴 王 贺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2)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像的余地,试想像各是什么情形
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阳正, 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 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 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 几杖复何铭?
古人写诗很讲究诗歌意象的塑造,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月上瓜舟·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唯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请结合词的上阙,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尺,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本词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用语含蓄,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一句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渔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狂 夫
杜 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 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蓧娟娟净, 雨浥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 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
古人评诗时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简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名句,请品味句中“轻”“闹”的妙处?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1)请分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支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玉芙蓉]喜雨
(明)冯惟敏
①②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荞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注]①野水:指地上的积水。②芃(pēng);茂盛的样子
(1)这支曲子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
(2)这支小令用什么方式来抒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和感情?
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软
春阳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阴。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本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结合,很有层次感,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阴行五首(其四)
刘禹锡
何物令侬羡? 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 宿食长相见。
古人在评论此诗时曾说本诗运用了比兴托物抒怀的手法,来表现诗中女主人的思想感情。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试结合三、四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忆 昔
韦 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 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 露桃花里不知秋。
①②③西园公子名无忌, 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 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
(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古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指出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坐
张 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 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 数叶迎风尚有声。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融情于景,景中含情是本诗的突出特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风 雨
凄凉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销愁斗几千。
(1)请解释“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联句的含义,并点评其在炼字炼句方面的独到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牛在夕阳中漫步回村,背上没有牧童,却驮着几只悠闲自在的寒鸦;(2)清幽、宁静、和谐。
2.(青海湖上空,浓云弥漫,绵延千里的雪花显得苍茫暗淡,越过雪山,是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走,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3.(1)甲:黄梅时节(或初夏),家家雨,处处蛙。乙:春天,蜂蝶(或叶);(2)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像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言之成理即可)。乙:由蜂蝶飞过墙想像邻家的春色(言之成理即可)。甲诗重在客人未到的缘由,乙诗重在想象邻家的春色何在。
4.(诗中的诗人是一个备受打击,但仍然抗争不屈的形象,诗人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人积极参加政治革新,后遭打击,也曾产生过退隐念头,但从蜂、鹤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并以蜂、鹤自励,表明要像蜂那样勤劳勇敢,像鹤那样志趣高尚,进德修身,心存社稷,诗人有着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美好的情趣。在被排挤出朝廷之后,饮酒调节精神,抚琴陶冶性灵,寄托高洁情怀。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在寂寞中力求振作的精神。面对不平的现实,诗人对朝廷的“有士不用”也隐隐透出内心的不平之气)
5.(①登楼北望,看见寒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陷于金人之手;③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6.(“风住尘香花已尽”句暗含着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伤感和对自身年华已逝、流荡无依的感慨;“载不动、许多愁”好在用夸张和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前面展现的愁有了重量和质感,造语奇特而有新意)
7.(《咸阳值雨》中的“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雨空濛,描绘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宿城南亡友别墅》中的“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由自然界的变化想到人世间的无常和后两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起来,突出了悲伤之情)
8.(“含”和“浥”是颔联的诗眼。“含”字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生动地写出了风的轻微,给人以小心爱护之感;“浥”比洗、洒一类字更为轻柔,生动形象地写了雨之细小)
9.(如丝的杨柳临风飘拂,如轻烟淡雾,这已是绝妙的比喻,但词人还觉不够,又用通感的手法,着一“轻”字,让气温有重量,似乎可称斤计两;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10.(用“对”字,虽说比较平稳而浑成,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字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
11.(1)“无定河边骨”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2)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12.(1)语言朴素通俗,生动形象,轻快活泼,饶有情趣;
(2)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久旱逢甘霖的欢悦心情和与农民息息相通的感情。
13.诗中第一、二句写远景,写苍茫开阔的原野景色,第三、四句写近景,交代时间已近傍晚,本来迷茫阴沉的天色更显朦胧;第一、三句写静景,草色青青,春阴迷离,第二、四句写动景,夜泊孤舟,看满川风雨凄迷,春潮乍起。整首诗视角忽远又近,有面有点,变换交叉,富有立体感)
14.(同意。本诗用比兴托物抒怀的手法,诗人不说女主人想以身相随远行的丈夫,而说羡慕随船远行的燕子,婉转达意,以曲取胜,羡慕燕子,意在希望能像燕子那样天天见到自己丈夫的食宿情况,出语温柔体贴,细腻地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深情厚爱)
15.(1)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用传说中善歌女子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这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2)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
16.(两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孟诗除借想像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
17.(同意。这首诗描绘了秋夜之景,上联突出了秋夜的清幽寂静,下联描写了残叶“迎风尚有声”的情景,全诗没有一个情字,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却跃然纸上)
18.(1)“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上句实中有虚,以风雨中飘零遍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际,与上句实写青楼管弦形成鲜明的对比。“仍”有更、兼之意,不仅写出了风雨的无情,更有力地透出了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自”有转折之意,又有自顾的意思,刻盏青楼富贵自顾享乐的情态,表现了诗人对冷酷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愤激之情。
(2)对比鲜明,即环境的冷酷与作者内心的热情、抗争的巨大反差。
上一篇: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阅读答案及赏析
下一篇:郑燮《题画竹》阅读答案
* 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水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整首诗描绘的秋月村居图风格怎样?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乌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