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语言鉴赏之分析诗眼型高考真题及答案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典例分析】
[例1] (2008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题目: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统摄全诗的字或词(诗眼)的理解和把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因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或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的整体把握程度。对于这类题目,考生要从该字或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及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结合考虑。该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考生通过比较阅读可知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而王昌龄诗中的 “愁”是远谪之愁。考生在答题时要找出“诗眼”(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并说明“诗眼”在诗句中的运用特点,在说明时要结合诗句描述诗人营造的意境,要体味这种意境中诗人的情感内涵,这样答案才不枝不蔓,鉴赏才会恰到好处。
【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 “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例2](2007年四川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试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例3](200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注]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试题: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典例分析】
[例1] (2008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题目: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统摄全诗的字或词(诗眼)的理解和把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因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或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的整体把握程度。对于这类题目,考生要从该字或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及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结合考虑。该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考生通过比较阅读可知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而王昌龄诗中的 “愁”是远谪之愁。考生在答题时要找出“诗眼”(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并说明“诗眼”在诗句中的运用特点,在说明时要结合诗句描述诗人营造的意境,要体味这种意境中诗人的情感内涵,这样答案才不枝不蔓,鉴赏才会恰到好处。
【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 “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例2](2007年四川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试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例3](200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注]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试题: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上一篇:古诗歌语言鉴赏常见题型及解答步骤
下一篇:古诗词鉴赏遣词用语
*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典例分析】[例1](2008年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