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纲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10题
新考纲古诗鉴赏题汇编10题
一、古诗词鉴赏(11分)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
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 )( )(5分)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9.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 分)
【答案与解析】
8.CD
9.(1)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2)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3)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
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
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
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
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
【答案与解析】
14.AC(A项3分C项2分。)
15.(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2分)(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玉蝴蝶•闲居
(明)梁寅
天付林塘幽趣,
千章云水,
三径风篁。
虽道老来知足,
也有难忘。
旋移梅、
要教当户,
新插柳、
须使依墙。
更论量,
水田种秫,
辟圃栽桑。
荒凉。
贫家有谁能顾,
独怜巢燕,
肯恋茅堂。
客到衡门,
且留煮茗对焚香。
看如今、
苍颜白发,
又怎称、
紫绶金章。
太痴狂。
人嘲我拙,
我笑人忙。
15.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
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
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
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
16.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与解析】
15.选BC。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考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题型上属于“一字统领全诗型“(“关键词”型)。诗歌中往往有一个字(词)能笼罩全文。把握好关键词的意思,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B项,“闲”是隐逸悠闲之意。“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词人知道田园常乐,又有“难忘”之事,内心并未平静;词人意在清除杂念已坚定隐逸之志,为下文铺垫。C项,写作者不迟疑立即行动,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不仅便于观赏更表明心志,这在行动上体现“闲”。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
客人来访就烹茶焚香对饮,进一步写闲适之趣。(1分)③接着表面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绶金章”,实际上进一步表明自己无心官场终老田园的心态和志向。(2分)④最后词人对于世人的嘲笑不以为然,反过来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的人太忙了,表现自己高洁独立、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2分)‚16.先写生活清贫困苦,家贫无人光顾,只有燕子筑巢做窝与己相伴,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居之乐。(1分)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如果学生从词人的闲居之乐和隐逸志向、人格操守两个大方面分析作答,也可酌情给满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
老天涯,
一声入破偏凄切,
落梅花。
雕盘处,
千山黑雪,
马嘶外,
万里黄沙。
算春宵归梦,
好还家。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2.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
【答案与解析】
1.AD(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
2.戍守之苦,边塞之景的豪迈,思乡之情。写笛声“凄切”就可见诗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流露诗人的豪迈之情。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5.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与解析】
14. B、E(5分)(解析:B、"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15.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人世混浊,知音难遇(或"古来相接眼中稀")。(2分)李白"长忆"谢眺,含蓄点出"我"与谢朓精神"相接",(2分)抒发了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的感慨。(2分)(意对即可)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
滚遍香弦,
字字清妍。
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
绝艺谁传?
往事如烟,
满耳筝琶值几钱?
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 “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
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6分)
【答案与解析】
1.CD(C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没有好好品味”不对。D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诗歌并非责怪艺人,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而已)
2.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1分),过去是“字字清妍”,现在是“人间少”,可以知道(2分);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赏(1分)。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诗歌当中的“往事如烟”,可以解说乱世心境如何能听得下“满耳筝琶”?
七、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
洗出乾坤体。
乘兴到前村,
见一片、
清溪无底。
竹篱茅舍,
鸡犬两三家,
寻渔父②,
问湘灵③,
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
白发今如此。
幸自识方壶,
有个人、
神通游戏。
涧边野鹤,
岩上忽孤云,
倾浊酒,
对黄花,
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
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
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15.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7分)
【答案与解析】
14. C(“沉稳和意气风发”错,“沉稳”与“岩上忽孤云”不符,“意气风发”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自在无为的田园生活,又感叹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3分)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陶醉于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满足于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的高洁之中,(2分)然而,在这大好秋光之中,词人却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华的逝去,徒生白发,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突生孤独愁绪。(2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②
(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
水净秋宵永。
悄无踪、
乌鹊南飞,
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
偏耐江波静。
西风鸣、
宿梦魂单,
霜落蒹葭冷。
注:①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②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
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
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
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
14.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与解析】
13.选CD。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结构等具体内容。要理解诗词大意,从各方面吃透诗歌。注意诗歌五读:读标题、读作者、读正文、读注释。读题目。这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关键是平时要精读诗歌。C项中,苏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缺月挂疏桐”的夜晚,是幽僻冷寂的环境;萨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明月丽长空”的夜晚,是空阔高远的长空;具体意境不同。作用可以认为相同,都是与抒情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相呼应。D项涉及到诗歌内容的具体解读,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高洁孤傲;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
14.苏祠: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3分,内容分析2分,点出境界特点1分)萨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3分,内容分析2分,点出境界特点1分)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分析诗歌意境,在点出主要意象的基础上(先描述画面也可以)概括出意境特点,可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寂寥等。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倦行芳慢
(宋)王雱
露晞向晚,
帘幕风轻,
小院闲昼。
翠径莺来,
惊下乱红辅绣。
倚危墙,
登高榭,
海棠经雨胭脂透。
算韶华,
因循过了,
清明时候。
倦游燕,
风光满目,
好景良辰,
谁共携手?
恨被榆钱,
买断两眉长斗。
忆高阳,
人散后,
落花流水人依旧。
这情怀,
对东风,
尽成消瘦。
高阳:《史记•郦生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县中皆谓之狂生。”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注:榆钱: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
5.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傍晚时分,初夏的凉风拂过,吹动了重重帘幕,主人公在这寂寂的环境中独处。
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黄莺飞来,惊动枝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表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
C.“海棠经雨胭脂透“中“胭脂透”写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示着盛极而衰、即将凋落的暮春信息。
D.上阕最后三句略略点明题意,这清明时节美丽的春光又轻易流逝,有一种“无计留春住”的叹惋。
6.结合下阕内容,具体赏析诗人的有哪些伤春意绪?(6分)
【答案与解析】
5.选AB。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先理解诗句大意,注意结合上下语境。上阕着重描写暮春景象。A项,上阕起三句描述了一个具体环境,时间是暮春白昼,地点是闲静小院,氛围沉寂清幽。B项“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雨停雨霁,黄莺飞来,枝上的花瓣仿佛被惊动而缤纷下落,落红点缀绿径,色彩斑斓,犹如织铺地,故曰“辅绣”。这里体现词人观察细密,用笔工致,使暮春景物变活,极具匠心,表现了暮春的凋零残败而又清新红艳。虽清新红艳但终将凋零,与下文情感一致。因此说这里词人“烦躁凌乱”不准确。
6.①春来懒事游宴。虽然“好景良辰,风光满目”,只因无人携手同乐,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②一春之不欢,春愁之长之深。自有榆钱以来,所“买”得者是“两眉长斗”,因愁苦而双眉紧锁。③因循岁月,蹉跎时光。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暮,这一年又是这样。④结尾三句写自己因春消瘦,总收全文。(前三点每点2分,最后一点1分,具体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有些难以理解,应根据上下语境推出大意,似是用典亦未可知。
十、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清•史惟圆
寄愁天上,
碧落青霄平似掌。
石破多时,
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
移却南山成旷野。
根蔓牵章,
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15.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
【答案与解析】
14.DE(D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E并非身处旷野,诗中只是比喻的说法,是一种想象)
15、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1分);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2分)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2分)
一、古诗词鉴赏(11分)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
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 )( )(5分)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9.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 分)
【答案与解析】
8.CD
9.(1)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2)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3)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
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
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
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
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15.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
【答案与解析】
14.AC(A项3分C项2分。)
15.(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2分)(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玉蝴蝶•闲居
(明)梁寅
天付林塘幽趣,
千章云水,
三径风篁。
虽道老来知足,
也有难忘。
旋移梅、
要教当户,
新插柳、
须使依墙。
更论量,
水田种秫,
辟圃栽桑。
荒凉。
贫家有谁能顾,
独怜巢燕,
肯恋茅堂。
客到衡门,
且留煮茗对焚香。
看如今、
苍颜白发,
又怎称、
紫绶金章。
太痴狂。
人嘲我拙,
我笑人忙。
15.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
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
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
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
16.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与解析】
15.选BC。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考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题型上属于“一字统领全诗型“(“关键词”型)。诗歌中往往有一个字(词)能笼罩全文。把握好关键词的意思,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B项,“闲”是隐逸悠闲之意。“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词人知道田园常乐,又有“难忘”之事,内心并未平静;词人意在清除杂念已坚定隐逸之志,为下文铺垫。C项,写作者不迟疑立即行动,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不仅便于观赏更表明心志,这在行动上体现“闲”。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
客人来访就烹茶焚香对饮,进一步写闲适之趣。(1分)③接着表面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绶金章”,实际上进一步表明自己无心官场终老田园的心态和志向。(2分)④最后词人对于世人的嘲笑不以为然,反过来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的人太忙了,表现自己高洁独立、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2分)‚16.先写生活清贫困苦,家贫无人光顾,只有燕子筑巢做窝与己相伴,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居之乐。(1分)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如果学生从词人的闲居之乐和隐逸志向、人格操守两个大方面分析作答,也可酌情给满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
老天涯,
一声入破偏凄切,
落梅花。
雕盘处,
千山黑雪,
马嘶外,
万里黄沙。
算春宵归梦,
好还家。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2.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
【答案与解析】
1.AD(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
2.戍守之苦,边塞之景的豪迈,思乡之情。写笛声“凄切”就可见诗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流露诗人的豪迈之情。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
五、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5.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什么?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案与解析】
14. B、E(5分)(解析:B、"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15.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人世混浊,知音难遇(或"古来相接眼中稀")。(2分)李白"长忆"谢眺,含蓄点出"我"与谢朓精神"相接",(2分)抒发了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的感慨。(2分)(意对即可)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1、2两题(11分)。
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
滚遍香弦,
字字清妍。
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
绝艺谁传?
往事如烟,
满耳筝琶值几钱?
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 “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
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试简述。(6分)
【答案与解析】
1.CD(C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没有好好品味”不对。D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诗歌并非责怪艺人,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而已)
2.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1分),过去是“字字清妍”,现在是“人间少”,可以知道(2分);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赏(1分)。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诗歌当中的“往事如烟”,可以解说乱世心境如何能听得下“满耳筝琶”?
七、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
洗出乾坤体。
乘兴到前村,
见一片、
清溪无底。
竹篱茅舍,
鸡犬两三家,
寻渔父②,
问湘灵③,
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
白发今如此。
幸自识方壶,
有个人、
神通游戏。
涧边野鹤,
岩上忽孤云,
倾浊酒,
对黄花,
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南宋人。布衣,隐居黄山。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②渔父:屈原《渔父》中的形象。③湘灵:湘水之神。
14.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
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
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15.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7分)
【答案与解析】
14. C(“沉稳和意气风发”错,“沉稳”与“岩上忽孤云”不符,“意气风发”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自在无为的田园生活,又感叹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3分)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陶醉于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满足于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的高洁之中,(2分)然而,在这大好秋光之中,词人却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华的逝去,徒生白发,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突生孤独愁绪。(2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②
(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
水净秋宵永。
悄无踪、
乌鹊南飞,
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
偏耐江波静。
西风鸣、
宿梦魂单,
霜落蒹葭冷。
注:①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②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
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
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
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
14.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与解析】
13.选CD。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结构等具体内容。要理解诗词大意,从各方面吃透诗歌。注意诗歌五读:读标题、读作者、读正文、读注释。读题目。这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关键是平时要精读诗歌。C项中,苏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缺月挂疏桐”的夜晚,是幽僻冷寂的环境;萨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明月丽长空”的夜晚,是空阔高远的长空;具体意境不同。作用可以认为相同,都是与抒情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相呼应。D项涉及到诗歌内容的具体解读,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高洁孤傲;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
14.苏祠: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3分,内容分析2分,点出境界特点1分)萨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3分,内容分析2分,点出境界特点1分)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和比较阅读的能力。分析诗歌意境,在点出主要意象的基础上(先描述画面也可以)概括出意境特点,可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寂寥等。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倦行芳慢
(宋)王雱
露晞向晚,
帘幕风轻,
小院闲昼。
翠径莺来,
惊下乱红辅绣。
倚危墙,
登高榭,
海棠经雨胭脂透。
算韶华,
因循过了,
清明时候。
倦游燕,
风光满目,
好景良辰,
谁共携手?
恨被榆钱,
买断两眉长斗。
忆高阳,
人散后,
落花流水人依旧。
这情怀,
对东风,
尽成消瘦。
高阳:《史记•郦生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县中皆谓之狂生。”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注:榆钱: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
5.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傍晚时分,初夏的凉风拂过,吹动了重重帘幕,主人公在这寂寂的环境中独处。
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黄莺飞来,惊动枝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表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
C.“海棠经雨胭脂透“中“胭脂透”写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示着盛极而衰、即将凋落的暮春信息。
D.上阕最后三句略略点明题意,这清明时节美丽的春光又轻易流逝,有一种“无计留春住”的叹惋。
6.结合下阕内容,具体赏析诗人的有哪些伤春意绪?(6分)
【答案与解析】
5.选AB。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先理解诗句大意,注意结合上下语境。上阕着重描写暮春景象。A项,上阕起三句描述了一个具体环境,时间是暮春白昼,地点是闲静小院,氛围沉寂清幽。B项“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雨停雨霁,黄莺飞来,枝上的花瓣仿佛被惊动而缤纷下落,落红点缀绿径,色彩斑斓,犹如织铺地,故曰“辅绣”。这里体现词人观察细密,用笔工致,使暮春景物变活,极具匠心,表现了暮春的凋零残败而又清新红艳。虽清新红艳但终将凋零,与下文情感一致。因此说这里词人“烦躁凌乱”不准确。
6.①春来懒事游宴。虽然“好景良辰,风光满目”,只因无人携手同乐,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②一春之不欢,春愁之长之深。自有榆钱以来,所“买”得者是“两眉长斗”,因愁苦而双眉紧锁。③因循岁月,蹉跎时光。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暮,这一年又是这样。④结尾三句写自己因春消瘦,总收全文。(前三点每点2分,最后一点1分,具体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有些难以理解,应根据上下语境推出大意,似是用典亦未可知。
十、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清•史惟圆
寄愁天上,
碧落青霄平似掌。
石破多时,
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
移却南山成旷野。
根蔓牵章,
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15.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6分)
【答案与解析】
14.DE(D不是指仙女,而是指天空;E并非身处旷野,诗中只是比喻的说法,是一种想象)
15、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1分);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2分)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2分)
上一篇:李商隐《锦瑟》《马嵬(其二)》阅读答案
下一篇:杜甫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 新考纲古诗鉴赏题汇编10题一、古诗词鉴赏(11分)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8.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