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游览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瑶草:仙草。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④金徽:瑶琴。
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为(wéi):愿作。长啸:长叹。
1、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
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C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所以D错。
2、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④最后两句描写词人醉后摇摇晃晃,下山翩翩起舞,明月伴他归去的形象,表现他想逃避现实却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及孤寂心境。(答对其中三点给满分)
解题说明:
本体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与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三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2.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分)
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3.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6分)
参考答案
1.C
2.B
3.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瑶草:仙草。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④金徽:瑶琴。
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的酒杯。为(wéi):愿作。长啸:长叹。
1、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参考答案:选CD。
解题说明:
本体考查的是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本词实际上是化实为虚,运用想象,以虚衬实,以理想仙境之虚衬托现实黑暗、作者内心不满之实。C项,“我欲穿花寻路”三句虚写想象、以虚衬实,写词人幻想能找到一个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含蓄地表示对现实的不满。D项“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承接前三句,写词人担心仙境里花深露湿,沾湿人衣,既写现实的游览,又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所以D错。
2、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词人想象“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接着说李白不在,无人陪他饮酒,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同时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③词人说自己到仙境探索是为了得到灵芝仙草,不是为了得到像“朱唇丹脸”一样的桃花,即使得不到又何必长啸呢?以象征性的语言说明自己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④最后两句描写词人醉后摇摇晃晃,下山翩翩起舞,明月伴他归去的形象,表现他想逃避现实却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及孤寂心境。(答对其中三点给满分)
解题说明:
本体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与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三
1.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用感叹句起首,以芳草如碧带出春色,激发读者兴味,引人入胜。
B.“溪上”“桃花”等词,与首句中“武陵”应和,也带出了作者的感情。
C.“谪仙何处”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渴望使用李白的“白螺杯”来饮酒。
D.“我为”句,采用对比,显示出作者的清高和对谄媚者的不屑与轻蔑。
2.下列与“明月逐人归”一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并可成为对联的一句是(2分)
A.新晴原野旷 B.白云随鹤舞
C.冰壶含雪魄 D.一天秋似水
3.这首词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样,都间接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表现的。(6分)
参考答案
1.C
2.B
3.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的理想境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显示出陶氏对美好、平和、自然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首词中,作者写所游之地“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那里可以一展浩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正是因为陶、黄所处的现实没有这样的境界,他们才如此热爱并在作品里讴歌这样的境界。作者内心对现实的怨愤,不与现实同流合污的清高志趣,正是这样表现出来的。
上一篇:崔橹《华清宫三首(其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下一篇:陈师道《田家》阅读答案及赏析
* 水调歌头·游览(宋)黄庭坚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