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梦江南 千万恨》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4)直抒胸臆的句子是什么?
答: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5)后三句写景有什么作用?赏析
答:后三句写景的作用: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6) 词的开头直抒胸臆,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2分)
答:开头直抒胸臆,直言“恨”有“千万”,说明恨之多与无穷,(1分)但所恨之事却仅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人久不归来,说明全诗主旨。(1分)
(7)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闺中思妇形象。(1分)主人公夜深满腹哀怨,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飘落,水风全然不知,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2分)。借无人知晓思妇相思之苦寄寓词人不被人理解的苦闷。(1分)
(8)简要赏析词中“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的“恨”字?(4分)
答:恨”怅恨。万千怅恨皆因思念之人远在天涯。(2分)写出了词中主人公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深。(2分)
【作者简介】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太原人。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译文】
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了。
【赏析】
《梦江南·千万恨》出自《花间集》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这首词以意境取胜,词里描绘的人也许就是诗人自己----孤单地在夜里思念,天上的月亮无法了解这寂寞,凉风仿佛吹了花朵,明明暗暗的影子飘落。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旧称温词香软,以绮靡胜。《花间集》中所载,亦确多秾丽之作。这首《梦江南》,在风格上却迥然不同。非但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且不假堆砌,纯用白描,全无“裁花剪叶,镂玉雕琼”的藻绘习气。在温词中虽为别调,却属精品。一开口便作恨极之语,全没些子温柔敦厚。比起其他温词特别是那若干首《菩萨蛮》来,这简直不像是同一作家的笔墨。夫“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但第二句却紧接着说“恨极在天涯”,则是恨虽千头万绪而所恨之事仅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人久不归来是也。就词的主旨说,这已经是一语喝破,再无剩义,仿佛下文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然而从全词的比重看,后面三句才是主要部分。特别是中间七言句一联,更须出色点染,全力以赴。否则纵使开头两句笔重干钧,终为抽象概念,不能予人以浑厚完整之感。这就要看作者的匠心和功力了。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读感受亦自泛泛;几经推敲玩味,才觉得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却并非偶然。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说尽,故这两句只能侧写。词中抒情主人公既有“千万恨”,说她“心里”有“事”当然不成问题;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省”。她一天到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却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时临照闺中而已。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这是一层。夫山月既频来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实却是根本无情的。心里有恨事,当然想对人倾诉一下才好,但平时并可以倾诉的对象亦无之。好容易盼到月亮来了,似乎可以向它倾诉一下,而向月亮倾诉实等于不倾诉,甚至比根本不倾诉时心情还更坏些!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为这个主人公“恨”的内容之一了。这是又一层。至于说“不知心里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这也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李白《静夜思》:“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乡.当然也能使闺人怀远。况且山高则月小,当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时必在夜深。这就点明词中女主人公经常是难以入眠的。这是第三层。《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以日月喻丈天,原是传统比兴手法。然则这一句盖谓水阔山长,远在天涯的丈夫并不能体谅自己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这是第四层。
“水风”句与上联角度虽异,意匠买同。夜里看月有限,昼间看花也还是有恨。看花原为了遣闷,及至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况上句以月喻天,则此句显然以花自喻。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花开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现象;但眼前的花却是被风吹落的。“空落”者、白白地吹落,无缘无故地吹落之谓;这正是《诗·小雅·小弁》中所谓的“维忧用老” 一语(《古诗十九首》则云“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仅是“恐年岁之不吾与”这一层意思了。
至于所谓“水风”,指水上之风。这也不仅为了求与“山月”工整相对而已。水面风来,风吹花落,落到哪里?自然落在水中,这不正是稍后于温庭筠的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另一种写法吗?温的这句写得比较蕴藉,但并不显得吞吐扭捏,依然是清新骏快的风格,可是造意却深曲多了。
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营的黄昏又是怎样呢?作者写道:“摇曳碧云斜。”江淹《杂体·拟休上人怨别》诗云:“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里反用其意。“摇曳”,犹言动荡。但动的程度却不怎么明显,只是似动非动地在缓缓移斜了角度。看似单纯景语,却写出凝望碧云的人百无聊赖,说明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因此后三句与前二句正是互为补充呼应的。没有前两句,不见感情之澈切;没有后三句,不见词旨之遥深。此之谓胆大而心细。 (吴小如)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4)直抒胸臆的句子是什么?
答: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5)后三句写景有什么作用?赏析
答:后三句写景的作用: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6) 词的开头直抒胸臆,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2分)
答:开头直抒胸臆,直言“恨”有“千万”,说明恨之多与无穷,(1分)但所恨之事却仅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人久不归来,说明全诗主旨。(1分)
(7)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闺中思妇形象。(1分)主人公夜深满腹哀怨,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飘落,水风全然不知,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2分)。借无人知晓思妇相思之苦寄寓词人不被人理解的苦闷。(1分)
(8)简要赏析词中“千万恨,恨极在天涯”的“恨”字?(4分)
答:恨”怅恨。万千怅恨皆因思念之人远在天涯。(2分)写出了词中主人公对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思念之深。(2分)
【作者简介】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太原人。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译文】
恨意千万如丝如缕,飘散到了遥远的天边。山间的明月不知道我的心事。绿水清风中,鲜花独自摇落。花儿零落中,不知不觉的明月早已经斜入碧云外了。
【赏析】
《梦江南·千万恨》出自《花间集》唐代诗人、词人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这首词以意境取胜,词里描绘的人也许就是诗人自己----孤单地在夜里思念,天上的月亮无法了解这寂寞,凉风仿佛吹了花朵,明明暗暗的影子飘落。
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行入远“在天涯”,满腔怨恨喷薄而出。“山月”三句写景,旨在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与“千万恨”、“心里事”的有情相形,突出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
旧称温词香软,以绮靡胜。《花间集》中所载,亦确多秾丽之作。这首《梦江南》,在风格上却迥然不同。非但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且不假堆砌,纯用白描,全无“裁花剪叶,镂玉雕琼”的藻绘习气。在温词中虽为别调,却属精品。一开口便作恨极之语,全没些子温柔敦厚。比起其他温词特别是那若干首《菩萨蛮》来,这简直不像是同一作家的笔墨。夫“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概。但第二句却紧接着说“恨极在天涯”,则是恨虽千头万绪而所恨之事仅有一桩,即远在天涯的人久不归来是也。就词的主旨说,这已经是一语喝破,再无剩义,仿佛下文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然而从全词的比重看,后面三句才是主要部分。特别是中间七言句一联,更须出色点染,全力以赴。否则纵使开头两句笔重干钧,终为抽象概念,不能予人以浑厚完整之感。这就要看作者的匠心和功力了。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二句,初读感受亦自泛泛;几经推敲玩味,才觉得文章本天成,而妙手得之却并非偶然。上文正面意思既已说尽,故这两句只能侧写。词中抒情主人公既有“千万恨”,说她“心里”有“事”当然不成问题;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省”。她一天到晚,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却无人能理解她的心事,只有山月不时临照闺中而已。不说“人不知”,而说“山月不知”,则孤寂无聊之情可以想见.这是一层。夫山月既频来相照,似乎有情矣;其实却是根本无情的。心里有恨事,当然想对人倾诉一下才好,但平时并可以倾诉的对象亦无之。好容易盼到月亮来了,似乎可以向它倾诉一下,而向月亮倾诉实等于不倾诉,甚至比根本不倾诉时心情还更坏些!于是“山月不知心里事”也成为这个主人公“恨”的内容之一了。这是又一层。至于说“不知心里事”的是“山月”而不是其他,这也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李白《静夜思》:“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令本通作“望明月”)望山月能使客子思乡.当然也能使闺人怀远。况且山高则月小,当月逾山尖而照入人家时必在夜深。这就点明词中女主人公经常是难以入眠的。这是第三层。《诗·邶风·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以日月喻丈天,原是传统比兴手法。然则这一句盖谓水阔山长,远在天涯的丈夫并不能体谅自己这做妻子的一片苦心也。这是第四层。
“水风”句与上联角度虽异,意匠买同。夜里看月有限,昼间看花也还是有恨。看花原为了遣闷,及至看了,反倒给自己添了烦恼。况上句以月喻天,则此句显然以花自喻。借花落,正是惜自己年华之易谢:花开花落正如人之有青年老年,本是自然现象;但眼前的花却是被风吹落的。“空落”者、白白地吹落,无缘无故地吹落之谓;这正是《诗·小雅·小弁》中所谓的“维忧用老” 一语(《古诗十九首》则云“思君令人老”)的形象化,而不仅是“恐年岁之不吾与”这一层意思了。
至于所谓“水风”,指水上之风。这也不仅为了求与“山月”工整相对而已。水面风来,风吹花落,落到哪里?自然落在水中,这不正是稍后于温庭筠的李煜的名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另一种写法吗?温的这句写得比较蕴藉,但并不显得吞吐扭捏,依然是清新骏快的风格,可是造意却深曲多了。
夜对山月,昼惜落花,在昼夜交营的黄昏又是怎样呢?作者写道:“摇曳碧云斜。”江淹《杂体·拟休上人怨别》诗云:“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这里反用其意。“摇曳”,犹言动荡。但动的程度却不怎么明显,只是似动非动地在缓缓移斜了角度。看似单纯景语,却写出凝望碧云的人百无聊赖,说明一天的光阴又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已和盘托出。因此后三句与前二句正是互为补充呼应的。没有前两句,不见感情之澈切;没有后三句,不见词旨之遥深。此之谓胆大而心细。 (吴小如)
上一篇:刘眘虚《阙题》阅读答案
下一篇:杜甫《登楼》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 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主人公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