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报任安书》李延寿《北史》阅读答案及翻译

(一)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延寿与敬播俱在中书侍郎颜师古、给事中孔颖达下删削。既家有旧本,思欲追终先志,其齐、梁、陈五代旧事所未见。因于编辑之暇,昼夜抄录之。至五年,以内忧去职。服阙,从官蜀中,以所得者编次之。然尚多所阙,未得及终。十五年,任东宫典膳丞日,右庶子、彭阳公令狐德棻又启延寿修《晋书》,因兹复得勘究宋、齐、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十七年,尚书右仆射褚遂良时以谏议大夫奉敕修《隋书》十志,复奉敕召延寿撰,因此遍得披寻。时五代史既未出,延寿不敢使人抄录,家素贫罄,又不办雇人书写。至于魏、齐、周、隋、宋、齐、梁、陈正史,并手自写,依司马迁体,以次连缀之。又从此八代正史外,更勘杂史于正史所无者一千余卷,皆以编入。其烦冗者,即削去之。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始宋,凡八代,为《南史》《北史》二书,合一百八十卷。其《南史》先写讫以呈监国史国子祭酒令狐德始末蒙读乖失者亦为改正许令奏闻。乃上表,表曰:
臣轻生多幸,从贞观以来,屡忝史局,不揆愚固,私为修撰,总编为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谓之《北史》,以拟司马迁《史记》。臣既夙怀慕尚,又备得寻闻,私为抄录一十六年。凡所猎略,千有余卷,连缀改定,止资一手,故淹时序,迄今方就。唯鸠聚遗逸,以广异闻,虽则疏野,远惭先哲,而披求所得,窃谓详尽。既撰自私门,又未经闻奏,亦不敢流传。谨言。
(节选自李延寿《北史》,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B.以内忧去职          忧:父母的丧事
C.因此遍得披寻        披:翻阅
D.臣既夙怀慕尚        夙:夙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比去,以手阖门
B.因于编辑之暇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其烦冗者,即削去之      天之苍苍,其正色耶
D.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虽则疏野,远惭先哲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南史》先写/讫以呈监国史/国子祭酒令狐德棻/始末蒙读/乖失者亦为改正/许令奏闻。
B.其《南史》先写讫/以呈监国史/国子祭酒令狐德棻/始末蒙读/乖失者亦为改正/许令奏闻。
C.其《南史》先写/讫以呈监国史/国子祭酒令狐德棻始末/蒙读乖失者/亦为改正/许令奏闻。
D.其《南史》先写讫/以呈监国史/国子祭酒令狐德棻/始末蒙读乖失者/亦为改正/许令奏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搜集了天下散失的传闻;《北史》作者借助家中的旧本,继承先人的愿望,搜集遗书逸事,增加了不同的见闻。
B.李延寿从创作的缘由、分类、篇数等几个方面做了概括介绍,并模拟《史记》的体例,把《北史》分为本纪和列传。
C.自贞观年间起,李延寿多次参加朝廷组织的修史工作,利用这一便利,经过十六年的努力,终于编撰完成《北史》。
D. 司马迁遭受腐刑,隐忍发愤,期待著作流传于世;李延寿自认为比司马迁幸运, 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编撰史书,编撰也较详尽。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5分)
(2)凡所猎略,千有余卷,连缀改定,止资一手,故淹时序,迄今方就。(5分)

参考答案
9.D (夙:向来)
10. A (A都是介词,用;B副词,于是,就/介词,凭借;C代词,那些/副词,或许;D连词,即使/连词,虽然)
11. B
12. D(“自认为比司马迁幸运”不恰当,原文无此信息)
13.(1)草创未完,恰逢这场灾祸,我痛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受极残酷的刑罚而没有恼怒的脸色。(5分,“未就”“会”“是以”“愠色”各1分,句意1分)
(2)(我)所涉猎的书,总共有一千多卷,连接修改完成,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所以拖得时间很长,到现在才完成。(5分,“所”字短语、“止资”“淹”“方”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延寿与敬播都在中书侍郎颜师古、给事中孔颖达手下编辑修订史书。因为家中已有(南北史的)旧稿,想继承、实现先人的愿望,(补出)齐、梁、陈五代部分所未写的旧事,于是在编辑工作之余,昼夜抄录这些材料。到贞观五年,因家中有丧事而离职。服丧期满后,到蜀地做官,把所得材料进行编辑。但所缺材料尚多,没有能够完成。贞观十五年,任东宫典膳丞的时候,右庶子、彭阳公令狐德棻又启用李延寿编撰《晋书》,因此再次得以勘校研究有关宋、齐、魏三代还没有得到的材料。贞观十七年,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当时凭借谏议大夫的身份奉皇上命令修《隋书》的十志,又奉皇上命令召李延寿参加撰录,李延寿因此得到了广泛阅读寻找(的机会)。当时五代史还没有公开发行,李延寿不敢使人抄录,家中素来贫穷,又没有能力雇人书写。魏、齐、周、隋、宋、齐、梁、陈诸正史,都是李延寿自己抄写,并按照司马迁的体例,按照次序(把他们)连缀起来的。又在这八部正史之外,参考了一千余卷正史中没有记载的杂史,把它们都编入书中。对它们繁冗的地方,就删削掉。南北史从开始到修成,共用了十六年。从刘宋开始,共八代,分为《南史》《北史》二书,合计一百八十卷。其中《南史》先写完,呈送给监国史、国子祭酒令狐德棻,承蒙他从头到尾读完,并将其中的错误做了改正,才允许我上奏皇上。于是我就向皇上奏表,表文说:
臣下我的生命虽然轻贱但多有幸运,自贞观以来,屡次忝入史局,不度量自己的愚蠢鄙陋,私自修撰了前代史,总编为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叫做《北史》,来模拟司马迁的《史记》。臣下我向来就一直追慕古事,又完全得到了研寻闻见的条件,便私下抄录了十六年。(我)所涉猎的书,总共有一千多卷,连接修改完成,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所以拖得时间很长,到现在才完成。我只是搜集遗书逸事,用来增加不同的见闻,虽然此书粗疏朴野,大惭于先哲,但在搜寻材料方面也有所得,我私下认为还是详尽的。这史书既然是私人修撰的,又没有上奏过皇上,也不敢流传。臣就恭敬地说以上的话。
* (一)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