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奕,黄门监怀慎之少子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卢奕,黄门监怀慎之少子也。与其兄奂齐名。谨愿寡欲,不尚舆马,克己自励。开元中,任京兆司录参军。天宝初,为鄠县令、兵部郎中。所历有声,皆如奂之所治也。天宝八载,转给事中。十一载,为御史中丞。始怀慎及奂并为中丞,父子三继,清节不易,时人美之。奕留台东都,又分知东都武部选事。
十四载,安禄山犯东都,人吏奔散;奕在台独居,为贼所执,与李憕同见害。玄宗闻而愍之,赠兵部尚书。太常议谥,博士独孤及议曰:卢奕刚毅朴忠,直方而清,励精吏事,所居可纪。天宝十四载,洛阳陷没。于时东京人士,狼狈鹿骇,猛虎磨牙而争其肉,居位者皆欲保命而全妻子。或先策高足,争脱羿彀;或不耻苟活,甘饮盗泉。奕独正身守位义不去,以死全节誓不辱。势窘力屈,以朝服就执,犹慷慨感愤,数贼枭獍之罪。观者股栗,奕不变其色,而北面辞君,然后受害。虽古烈士,方之者鲜矣!
或曰:“洛阳之存亡,操兵者实任其咎,非执法吏所能抗。师败将奔,去之可也,委身寇仇,以死谁怼?”及以为不然。勇者御而忠者守,必社稷是卫,则死生以之。危而去之,是智免也,于忠何有?昔荀息杀身于晋不食其言也仲由结缨于卫食焉不避其难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躯也;伯姬待保姆而火死,先礼而后身也。彼四人者,死之日,皆于事无补,夫岂爱死而贾祸也!以为死轻于义,故蹈义而捐生。古史书之,使事君者劝。然则禄山之乱,大于里克、孔悝;奕廉察之任,切于玄冥之官。分命所系,不啻于保姆;逆党兵威,甚于水火。于斯时也,奕能与执干戈者同其戮力,挽之不来,推之不去,岂不以师可亏,免不可苟,身可杀,节不可夺。故全其特操于白刃之下,孰与夫怀安偷生者同其风哉!
谨按谥法,图国忘身曰:“贞”,秉德遵业曰:“烈”。奕执宪戎马之间,志藩王室,可谓图国;国危不能拯,而继之以死,可谓忘身;历官十一任,言必正,事必果,而清节不挠,去之若始至,可谓秉德;先黄门以直道佐时,奕嗣之以忠纯,可谓遵业。请谥曰:“贞烈”。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昔荀息杀身于晋/不食其言也/仲由结缨/于卫食焉不避/其难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躯也
B.昔荀息杀身于晋/不食其言也/仲由结缨于卫/食焉/不避其难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躯也
C.昔荀息杀身于晋/不食其言也/仲由结缨于卫/食焉不避其难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躯也
D.昔荀息杀身于晋/不食其言也/仲由结缨/于卫食焉/不避其难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躯也
【答案】C【解析】昔荀息杀身于晋,不食其言也;仲由结缨于卫,食焉不避其难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躯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东都”即指洛阳。唐高祖即位后建都长安,又另设陪都东都洛阳和北都太原,此三者合称为三都。
B. “谥”是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如《苏武传》中汉武帝的“武”就是西汉君主刘彻的谥号。
C. “博士”是学官名称,而太常博士是古代掌管礼仪的行政机构太常寺的属官,拟谥之事一般由其具体职掌,文中提到的独孤及就是太常博士。
D. “北面”指面向北,有臣服于人之意。古代君主面北而坐,所以臣子朝见君主就称为“北面”,本文中的“北面”即为此意。
【答案】D【解析】古代君主面南而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卢奕父子三人相继担任御史中丞的职务,保持清正之美名,且治事可圈可点,由此可见他们忠君爱国,家风醇厚。
B.卢奕在洛阳沦陷时独守御台,身着官服被捕,就义时慷慨陈词,怒斥逆贼,从中可以看出他刚毅朴忠的性格品质。
C.独孤及认为卢奕的表现超过了古书所记四人的蹈义赴死,更与那些贪图安逸、苟且求生者不可同日而语。
D.卢奕先后做了十一年官,克己自励,清廉正直,图国忘身,敬业纯忠,他人评价甚高,被朝廷赐谥号为“贞烈”。
【答案】D【解析】卢奕做官十一任,不是十一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岂不以师可亏,免不可苟,身可杀,节不可夺。(5分)
译文:难道不是因为军队可以减损,但免除祸患不可以随意;身体可以被杀戮,但气节不可以改变。(“亏”“免”“苟”“身”“夺”各1分)
(2)师败将奔,去之可也,委身寇仇,以死谁怼?(5分)
译文:军队失败将要逃跑,(卢奕)离开那里就可以了,置身于敌人,因此而死又能埋怨谁呢?(“去之”“委身”“谁怼”各1分,文意2分。)

参考译文
卢奕是黄门监卢怀慎的小儿子。和他的兄长卢奂齐名。诚实少欲,不喜欢乘车骑马,自我克制,自我勉励。开元年间,担任京兆司录参军。天宝初年,担任鄠县令、兵部郎中。所任之职有好名声,也都像卢奂一样治理得好。天宝八年,调任给事中。天宝十一年,担任御史中丞。当初卢怀慎和卢奂都担任过中丞,父子先后都担任了中丞,清正的节操不曾改变,人们都称赞他们。卢奕任职洛阳御史台,又分管洛阳武部选事。
【参考译文】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进犯东都洛阳,百姓官员纷纷逃散,卢奕独自留守在御史台,被敌人抓捕,和李憕同时被害。玄宗听说后很痛心,追封兵部尚书。太常讨论谥号时,博士独孤及建议说:“卢奕刚直勇敢,朴实忠诚,公正方端而清明,致力于公事,所做之事值得记载。天宝十四年,洛阳沦陷。当时在东京的人士艰难窘迫,惊惶纷扰,敌人如猛虎一般肆意抢劫杀戮,在位的官员都想保护自己的性命,保全妻儿。有的人行事占先一步,奋力摆脱危机;有的人不以苟且生活为耻辱,以饮盗泉之水为甘甜。唯独卢奕正直不阿坚守本位道义而不离去,用生命保全节操发誓不使(名节)受辱。他势力窘迫力量用尽,身着朝服而被捕,还情绪激昂愤慨,列举敌人的忘恩负义之罪状。围观的人两腿战栗,而卢奕面不改色,向北行礼辞别君王,这样以后才被害。即使是古之视死如归的人,能跟他相提并论的人也很少!
有的人说:“洛阳的灭亡,持兵器的人应当承担这个过失,洛阳不是执法的官员能捍卫的。军队失败将要逃跑,官吏离开就可以了。置身于敌仇之间,因此而死又能埋怨谁呢?”独孤及认为这样看不对。勇敢的人抵御忠诚的人坚守,如果是保卫国家,那么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遇危险就离开,这是用智慧免除灾祸,与忠诚有什么关系?过去荀息以死尽忠于晋国,不违背自己的诺言;子路在卫大夫家从容就死,食人俸禄,(就要替人消灾),在人家遇难时不逃避;玄冥(治水官)勤勤恳恳为官而死于水中,这是坚守本位而忘记身体;伯姬等待保姆前来才肯出宫却死于火海,这是以坚守礼教为先而以自身为后。那四个人,死的时候都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那哪里是吝惜死亡而招致了祸患。他们认为死比义轻,所以践行义而献出生命。古**录这个,是为了让侍奉君主的人受到鼓励。既然这样,那么安禄山叛乱比里克、孔悝反叛的规模更大;卢奕工作的廉洁清明比玄冥的工作更深切。命令所关涉到的,不止于保姆;叛党军队威势比水火更严重。在这时,卢奕能和拿兵器的人同心合力,拉他不来,推他不去,难道不是因为军队可以减损,但免除祸患不可以随意;身体可以被杀戮,但气节不可以改变。所以在敌人刀剑下能保全他独特的操守,哪里会与那些贪图安逸,苟且求生的人有相同的风范!
慎重依据谥号规则:计议国事,忘记自身叫:“贞”,坚持美德,遵守世业叫:“烈”,卢奕在战乱中坚持法令,志在保卫王室,可以说是计议国事;国家处于危难中无法拯救,接着以死报国,可以说是忘记自身;先后担任十一任官职,言论一定充满正气,行事一定要完成,而保持清节不屈服,离开这里时就像当初来时一样,这可以说是坚持美德;他父亲用正道辅佐时政,卢奕用忠诚纯朴继承,可以说是遵守世业。请求赐谥号:“贞烈”。
* 卢奕,黄门监怀慎之少子也。与其兄奂齐名。谨愿寡欲,不尚舆马,克己自励。开元中,任京兆司录参军。天宝初,为鄠县令、兵部郎中。所历有声,皆如奂之所治也。天宝八载,转给事中。十一载,为御史中丞。始怀慎及奂并为中丞,父子三继,清节不易,时人美之。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