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七的诗词(227首)

121 《鸳鸯湖棹歌 之三十七》 清·朱彝尊

小妇春风楼下眠,与论家计最堪怜。
劝移百福坊南往,多买千金圩上田。

122 《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其三》 宋·梅尧臣

灵祠古殿深,少室群峰碧。
行雨欲随车,望岩非化石。
常闻兰气蒸,谁奠椒香液。
寄谢洛川妃,淩波定何益。

123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七》 宋·梅尧臣

月从东殿生,丛竹照修竦。
叶间清露滴,枝上寒禽动。
闲觉万虑空,静闻严鼓重。
官烛翦更明,相看应似梦。

124 《拟玉台体七首其三雨中归》 宋·梅尧臣

来时云冉冉,去值雨霏霏。
莫怪罗衣湿,荆王梦罢归。

125 《闻三十六丈乞西京留台辄成长句时先之七兄已》 宋·晁说之

门地何人论甲乙,碧梧丹凤重徘徊。
前时五相继三相,此日西台望北台。
器业云霄能我有,功名钟鼎待时来。
重言四海宫师德,季子白头谁识哉。

126 《三月廿七日偶作简仲咸》 宋·王禹偁

一未量移一转勋,貂冠羊胃总非真。
韶光只有两三日,浮世稀逢七十人。
掅杏劝君重酌酒,牡丹邀我且寻春。
请看富贵赵中令,已作北邙山下尘。

127 《送大渊宰安溪七言三首》 宋·刘克庄

御堦人看放班回,谁记乾淳旧事哉。
进卷已尝观所主,闻弦上欲老其才。
割鸡必待民谣著,峨豸多由县谱来。
莫道胜流俱不屑,艾轩做了到诚斋。

128 《送大渊宰安溪七言三首》 宋·刘克庄

昏昏默默嗟衰朽,白白红红忆盛强。
自古人惟称单父,至今我尚爱桐乡。
刈时留取葵根在,拔处无令薤本伤。
邑有澹台辈流否,不妨迎致向琴堂。

129 《送大渊宰安溪七言三首》 宋·刘克庄

吾观明府毫端妙,传得尊公肘后方。
番俗尚歌汉东柳,莆人不剪召南棠。
威驱未若心怀惠,内荏徒然外抑强。
想见江乡与闽峤,家家各炷一炉香。

130 《又七言三首》 宋·刘克庄

蛾眉已被生前妒,鱼腹犹遭死后诬。
把似与龙争角黍,何如随俗饮菖蒲。

131 《又七言三首》 宋·刘克庄

田翁有酒邀村饮,地主存羊饷节仪。
不喜人题木居士,何曾鬼怕艾天师。

132 《又七言三首》 宋·刘克庄

枝上绛英吹欲尽,镜中素发摘来稀。
今年过了菖蒲节,犹就香篝着裌衣。

133 《仲晦监簿和放翁七十三吟三篇华予初度走笔□》 宋·刘克庄

镜中雪鬓数茎新,归作田间负耒民。
仕五十年难讳老,封三百户敢嫌贫。
诸无物实师庞蕴,万苦非真试子春。
到得邢杨遭勘辨,始知铁汉是全人。

134 《仲晦监簿和放翁七十三吟三篇华予初度走笔□》 宋·刘克庄

诸公衮衮几番新,留得淳熙一老民。
就枕惊回鸡搅睡,委巢飞去燕欺贫。
贪生尚惜桑榆景,排闷全凭曲米春。
赖有平生金石友,年年岁岁记陈人。

135 《仲晦监簿和放翁七十三吟三篇华予初度走笔□》 宋·刘克庄

□□下饰墨尤新,以史名官不治民。
后死漫为诸老殿,粗完深愧两翁贫。
譬牛山木全高寿,让马塍花斗早春。
兀坐空斋形对影,载醪裹饭更无人。

136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忧国忧民

137 《南城吴氏记予七十三岁之颜》 宋·周必大

蟠木离奇,病鹤摧颓。
以若形骸,而卜襟怀。
无才无能,不竞不猜。
十目所视,人焉廋哉。

138 《郊居三池皆种莲自五月开至七月末无日不寓目》 宋·周必大

云锦撑舟引兴长,冉香回首惜年芳。
碧筩擎雨时倾盖,红旆摇风暂亚枪。
近渚何劳攀太华,真妆应笔弄西凉。
夕蟾忽散金千炬,归梦依稀到玉堂。

139 《顷尝梦至善生院赋诗一联己丑七月十三日因游》 宋·周必大

门外千竿竹绕墙,清风终日注回廊。
五年未续梦中梦,得得来追三伏凉。

140 《赣州丰乐长老惠宣写予真戏赞时年七十三》 宋·周必大

少年日醉郁孤台,鼎立三禅屡往来。
豪气虽存谁复识,形容变尽鬓皑皑。

* 关于三七的诗词 描写三七的诗词 带有三七的诗词 包含三七的古诗词(22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