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方色的诗词(611首)

101 《释奠日国学观礼闻雅颂》 唐·滕珦

太学时观礼,东方晓色分。
威仪何棣棣,环珮又纷纷。
古乐从空尽,清歌几处闻。
六和成远吹,九奏动行云。
圣上尊儒学,春秋奠茂勋。
幸因陪齿列,聊以颂斯文。

102 《题琅邪上方》 唐·顾况

东晋王家在此溪,南朝树色隔窗低。
碑沈字灭昔人远,谷鸟犹向寒花啼。

103 《雪夜观象阙待漏》 唐·张少博

残雪初晴后,鸣珂奉阙庭。
九门传晓漏,五夜候晨扃。
北斗横斜汉,东方落曙星。
烟氛初动色,簪珮未分形。
雪重犹垂白,山遥不辨青。
鸡人更唱处,偏入此时听。

104 《送许著作分司东都》 唐·武元衡

瑶瑟激凄响,征鸿翻夕阳。
署分刊竹简,书蠹护芸香。
马色关城晓,蝉声驿路长。
石渠荣正礼,兰室重元方。
不作经年别,离魂亦暂伤。

柳树离别

105 《奉和度支李侍郎早朝》 唐·权德舆

夙驾趋北阙,晓星启东方。
鸣驺分骑吏,列烛散康庄。
照灼华簪并,逶迤绮陌长。
腰金初辨色,喷玉自生光。
献替均三壤,贞明集百祥。
下才叨接武,空此愧文昌。

106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 唐·杨巨源

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
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
衣冠南面薰风动,文字东方喜气生。

107 《登长安慈恩寺塔》 唐·卢宗回

东方晓日上翔鸾,西转苍龙拂露盘。
渭水寒光摇藻井,玉峰晴色上朱阑。
九重宫阙参差见,百二山河表里观。
暂辍去蓬悲不定,一凭金界望长安。

108 《宿后自华阳行次昭应寄王直方》 唐·沈亚之

重归能几日,物意早如春。
暖色先骊岫,寒声别雁群。
川光如戏剑,帆态似翔云。
为报东园蝶,南枝日已曛。

109 《赋月华临静夜》 唐·姚合

长空埃壒灭,皎皎月华临。
色正秋将半,光鲜夜自深。
九霄晴更彻,四野气难侵。
静照遥山出,孤明列宿沉。
高人应不寐,惊鹊复何心。
漏尽东方晓,佳期何处寻。

110 《车遥遥》 唐·张祜

东方曨曨车轧轧,地色不分新去辙。
闺门半掩窗半空,斑斑枕花残泪红。
君心若车千万转,妾身如辙遗渐远。
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
桑间女儿情不浅,莫道野蚕能作茧。

111 《车遥遥》 唐·张祜

东方曨曨车轧轧,地色不分新去辙。
闺门半掩窗半空,斑斑枕花残泪红。
君心若车千万转,妾身如辙遗渐远。
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
桑间女儿情不浅,莫道野蚕能作茧。

112 《别青州妓段东美》 唐·薛宜僚

经年邮驿许安栖,一会他乡别恨迷。
今日海帆飘万里,不堪肠断对含啼。
阿母桃花方似锦,王孙草色正如烟。
不须更向沧溟望,惆怅欢情恰一年。

113 《投张太祝》 唐·贾岛

风骨高更老,向春初阳葩。
泠泠月下韵,一一落海涯。
有子不敢和,一听千叹嗟。
身卧东北泥,魂挂西南霞。

114 《尚书郎上直闻春漏》 唐·无名氏

地即尚书省,人惟鸳鹭行。
审时传玉漏,直夜递星郎。
历历闻仙署,泠泠出建章。
自空来断续,随月散凄锵。
物静知声远,寒轻觉夜长。
听馀残月落,曙色满东方。

115 《答韦山人隐起龙文药瓢歌》 唐·皎然

野人药瓢天下绝,全如浑金割如月。
彪炳文章智使然,生成在我不在天。
若言有物不由物,何意中虚道性全。

116 《酒泉子》 唐·韦庄

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
绿云欹,金枕腻,画屏深。
子规啼破相思梦,曙色东方才动。
柳烟轻,花露重,思难任。

117 《满江红》 宋·洪适

暮雨萧萧,飞败叶、增添秋色。
登高会、痴风吹散,山居嘉客。
人世难逢开口笑,老来更觉流年迫。
到如今、黄菊满园开,无人摘。

118 《生查子》 宋·杨炎正

金莲照夜红,玉腕扶春碧。
曲妙遏云行,人好欺花色。
欢生酒面浓,笑染炉香湿。
饮尽十玻璃,月堕东方白。

119 《水调歌头(张太博方送别壁津楼再赋即席和)》 宋·魏了翁

檥棹汉嘉口,更尽渭城杯。
凌云山色。
似为行客苦伤怀。
横出半天烟雨,锁定一川风景,未放客船开。

120 《水调歌头(张太博方送别壁津楼再赋即席和)》 宋·魏了翁

檥棹汉嘉口,更尽渭城杯。
凌云山色。
似为行客苦伤怀。
横出半天烟雨,锁定一川风景,未放客船开。

婉约写景抒情

* 关于东方色的诗词 描写东方色的诗词 带有东方色的诗词 包含东方色的古诗词(61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