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风力的诗词(961首)

781 《送熊退斋归武夷》 宋·蜀翁

君居建州溪,我住东浙尾。
邂逅入壶山,于今几寒暑。
平生谭理道,涉猎颇自喜。
考击到精玄,我肤君骨髓。

782 《冬初杂兴》 宋·孙嵩

秋晚种麰麦,覆块青茸茸。
兹物乃畏湿,沟作棋道通。
江南地力瘠,百谷劳农工。
秔稌蓄塍上,麰麦藏沟中。
从今防蹂啮,早晚观麦丛。
须纵牛羊食,勿信东坡翁。
吾诗乃宵谱,亦著江南风。

783 《挽和靖先生》 宋·同闶

身占河南第一功,力行笃信守家风。
渊源漫说斯文丧,深切今知此道东。
七日梦楹终有待,三年筑室恨无从。
嵩伊千古漫淳气,收入稽山鉴影中。

784 《鳖山》 宋·王应麟

天柱不可折,柱折不可撑。
九鼎不可覆,鼎覆人莫扛。
袁公烈丈夫,独立东南方。
欲以一己力,代国相颉颃。

785 《赠徐微中画龙》 宋·王佐才

阴阳变化万物从,其间至神惟真龙。
庸夫俗眼不得见,或跃或潜无定迹。
后来高士探元窟,素缣摹画求形容。
在昔擅名能几人,争为妍巧夸殊力。

786 《春日田园杂兴》 宋·徐端甫

晓出东郊跨蹇驴,弄晴微雨润如酥。
犬依桑下鸟犍卧,鸠杂花间黄鸟呼。
杨柳嫩摇风气力,稻秧新著雨工夫。
农家滋味谁右得,饱饫豚蹄酒一盂。

787 《三友篇赠珪老》 宋·许翰

平生我三友,四海吴李孙。
抱能不时施,戎马生中原。
孙既北随难,落日黄尘昏。
吴亦南投荒,蛮瘴愁朝暾。

788 《寄题径山怀郎简侍郎》 宋·张环

天地一洲渚,北平南欹危。
幽并深又厚,江浙清且奇。
武林颇英秀,川汇仍山卑。
应接殚天巧,类非人力为。

789 《游石窗》 宋·赵汝绩

玉妃笺天收雪权,东皇领春行人寰。
恍如身在五云表,游到海上神仙山。
翠凤婀娜竹夹道,苍龙偃蹇松当关。
寿藤络崖半青白,文藓绣径全斓斑。

790 《观汪丞相所藏崔白画罗汉》 宋·折彦质

山堂漠漠开晓烟,何许大士当四筵。
坐忘默识形骸外,持钵植杖风露前。
老龙欲奋屡回首,於菟甚驯非畏鞭。
小儿已解辨人我,抱头怖走成痴颠。

791 《超然亭》 宋·折彦质

超然亭上鬓毛斑,浩荡秋风小立閒。
岂为诗情堪过海,只缘脚力要寻山。
峭峰断续天容缺,高壘萦纡地势悭。
回首不堪东北望,桂林万里是秦关。

792 《会稽颂·二相》 宋·诸葛兴

披竹简兮典谟,圣手断兮唐虞。
登群龙兮辅翌,萃一堂兮都俞。
知人兮帝之哲,动天兮帝之德。
画象兮民不犯,舞干兮苗已格。

793 《建炎丞相成国吕忠穆公退老堂》 宋·庄绰

力辞富贵回天上,不事楼台起宅中。
问道但怀重舍盖,对优甯兴独延崇。
精神宛似初平蔡,信突那应久在东。
帝念中兴思旧德,未容高枕北窗风。

794 《送友还乡》 元·郑祐

堕地作儿女,有用及须早。
当年悬弧意,焉得乡曲老?青云一蹉跎,鬓发日已皓。
常恐归去迟,心焉惄如捣。
我家东吴城,翠竹森若葆。

795 《甲戌乡中民情长句寄彦文布政》 明·龚诩

景泰五年甲戌岁,正当南亩耕耘际。
忽然骤水涨江湖,汹涌浩漫良可畏。
更堪滂沛雨兼旬,大岸小塍俱决溃。
田家男妇奔救忙,力竭气穷无术备。

796 《辽阳行寄王子幻》 明·顾养谦

八月辽阳北风烈,万树秋涛卷黄叶。
青天净洗浮云空,朔漠一扫胡尘灭。
几回回首江南游,题诗却忆三年别。
三年别君音信稀,故人念余余更切。

797 《题黄山谷书黄龙禅师开堂疏》 明·黎民表

钟陵行草称第一,早岁已入兰亭室。
转运应知腕有神,掣颤尤工老来笔。
学诗唯许杜少陵,翰墨黄州乃其匹。
宋人岂解识真龙,天厩骅骝纵奔逸。

798 《中秋清源公署》 明·林春泽

万里秋光旅夜清,空庭倚杖转伤情。
月明偏照干戈地,风冷惟闻鼓角声。
东海鱼龙俱寂寞,南枝乌鹊尚飘零。
天衣欲把思无力,愁绝长安北斗城。

799 《送待诏文徵仲先生致仕》 明·陆粲

文星南指斗牛遥,先生拂袖归江皋。
平原苍莽晨车发,霜天突兀玄云高。
忆昨先生登玉堂,千钧笔力开混茫。
手翻翠虹霓,翰飞赤凤凰。

800 《周玄初祈晴诗》 明·丘民

阏逢岁之半,白祲白如烟。
野人不敢出,封户听雨眠。
梦跨苍精龙,六丁相后先。
手持五色石,直欲补漏天。

* 关于东风力的诗词 描写东风力的诗词 带有东风力的诗词 包含东风力的古诗词(96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