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尚的诗词(188首)

21 《习池诗》 宋·李廌

陈迹相推今古同,池边倚杖送归鸿。
童山尚接千岩秀,穉树犹传万壑风。
春意物情迷野兴,水光天影共青空。
雍门有泪应承睫,绕墓行吟吊习公。

22 《习凿齿宅》 宋·李廌

习侯有世德,冠冕袭鵔鸃。
裔孙富六艺,凿齿四海知。
苏岭陟家山,高阳浮故池。
著书山水间,秀发胸中奇。
间从弥天释,善戏间廋辞。
尚友虽异代,斯人可夙期。

23 《吊齐斋先生尚书文节倪公》 宋·程公许

披襟白苹风,荡桨碧澜月。
若下酒可斟,顾渚茗堪啜。
兹游足娱习,所遇皆胜绝。
四海齐斋翁,清风传奕叶。
平生心本朝,峨冠蓬怒发。
子皮五湖棹,烟波时出没。

24 《次韵宋尚书山居十五咏·梅坡》 宋·方岳

风雪灞桥篱落间,寒驴乘兴寄曾攀。
三生习气除难尽,也许渠分一半山。

25 《游山简习池》 宋·宋庠

昔日白接{上四下离},时时诣诸习。
累榭今已颓,清池尚堪挹。
遥源乳窦乡,败防流沙急,况复栏蕙时,幽香远相袭。

26 《上浙东帅王尚书》 宋·曾丰

太古牺娲氏,创为琴与笙。
氤氲弸混沌,噢咻擘冥茎。
合气归三律,分音丽五行。
未歌先协律,无韵不成声。

27 《过晋阳宫》 唐·李隆基

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
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馀。
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

28 《襄阳作》 唐·崔湜

庙堂初解印,郡邸忽腰章。
按节巡河右,鸣驺入汉阳。
城临南岘出,树绕北津长。
好学风犹扇,夸才俗未忘。

29 《感遇诗三十八首》 唐·陈子昂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
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30 《送人游越(一作郎士元诗)》 唐·刘长卿

未习风波事,初为吴越游。
露沾湖色晓,月照海门秋。
梅市门何在,兰亭水尚流。
西陵待潮处,落日满扁舟。

辞赋精选山水游记

31 《齿坐呈山南诸隐》 唐·孟浩然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
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
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
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
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
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春天闺怨

32 《齿坐呈山南诸隐》 唐·孟浩然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
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
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
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
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
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

唐诗三百首悼亡

33 《古风五十九首》 唐·李白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组诗

34 《玉腕骝(江陵节度卫公马也)》 唐·杜甫

闻说荆南马,尚书玉腕骝。
顿骖飘赤汗,跼蹐顾长楸。
胡虏三年入,乾坤一战收。
举鞭如有问,欲伴习池游。

35 《送铜泽王归城》 唐·李端

昔闻公族出,其从亦高车。
为善唯求乐,分贫必及疏。
身承汉枝叶,手习鲁诗书。
尚说无功德,三年在石渠。

重阳节怀人

36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愈时在徐籍往谒之辞去作是诗以送)》 唐·韩愈

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尝。
舍酒去相语,共分一日光。
念昔未知子,孟君自南方。
自矜有所得,言子有文章。

军旅爱国

37 《武陵书怀五十韵》 唐·刘禹锡

西汉开支郡,南朝号戚藩。
四封当列宿,百雉俯清沅。
高岸朝霞合,惊湍激箭奔。
积阴春暗度,将霁雾先昏。

38 《秋怀十五首》 唐·孟郊

孤骨夜难卧,吟虫相唧唧。
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
去壮暂如剪,来衰纷似织。
触绪无新心,丛悲有馀忆。

秋天抒怀组诗

39 《送李评事游越》 唐·张籍

未习风尘事,初为吴越游。
露沾湖草晚,日照海山秋。
梅市门何在,兰亭水尚流。
西陵待潮处,知汝不胜愁。

40 《月蚀诗》 唐·卢仝

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
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
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

* 关于习尚的诗词 描写习尚的诗词 带有习尚的诗词 包含习尚的古诗词(18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