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具的诗词(533首)

21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唐·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
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
盖将吊而更以贺也。
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古文观止劝慰友人书信

22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无有乎弗具,无有乎弗同,无有乎或变者也,是常道也。
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

咏物

23 《与山巨源绝交书》 魏晋·嵇康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
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闲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散文书信抒怀

24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25 《登庞公读书堂》 宋·陈居仁

相君事业慕皋夔,被遇王家泰定时。
曾向云窗研汉简,故应画栋产灵芝。
文镵金石流芳在,像托丹青亘世垂。
盛烈丰功难具述,烂然国史著猷为。

26 《水龙吟·闲人闲乐琴书味》 元·刘志渊

闲人闲乐琴书味。
行胡朗反货药囊符水。
顿然识破,沾名作解,蹉跎真计。
枯木岩前累。

27 《沁园春 垦田东城 以上强村丛书用明刊鲁齐遗》 元·许衡

月下檐西,日出篱东,晓枕睡馀。
唤老妻忙起,晨餐供具,新炊藜糁,旧腌盐蔬。
饱后安排,城边垦*,要占苍烟十亩居。
闲谈里,把从前荒秽,一旦驱除。

28 《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宋·丁逢

半雨半晴山弄姿,湿云吹风不成痴。
蘼芜渐遍楚宫碧,葡萄未涨巴江迟。
西南大尹初涉境,山川效职加瑰奇。
翠屏窥窗故娟妙,松峦映掩相参差。

29 《茶具一贽鲜于伯机》 宋·方逢振

惠山天下第一泉,阳羡百草不敢先。
二绝独与端石便,不受翠铁黄金煎。
古来风韵擅玉川,日高丈五犹打眠。
山中旧事今不然,石铫不在坡炉砖。

30 《秋晚杂书三十首》 宋·方回

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
谁欤变秋树,水花俨高垲。
本非莲藕类,稍稍具姿彩。
厥植亦匪贞,朝泽暮已痗。

31 《秋晚杂书三十首》 宋·方回

有金当报恩,有剑勿报雠。
忘雠不过辱,忘恩禽兽俦。
雏乌哺其母,豺獭知献羞。
岂伊具有面,曾不畜产侔。

32 《题倪文昌玉湖书院》 宋·韦奇

齐斋老子今安在,一去人间余廿载。
白衣苍狗几千回,惟有溪山长不改。
吴兴胜概夸玉湖,鹅溪一幅玄晖图。
天光上下渺无极,寒玉倒浸清冰壶。

33 《交廉布书事三首呈郎中机宜诗韵》 宋·吴说

区宇半荆棘,干戈犹未休。
屡空无计奈,多病不禁愁。
农具应须办,朝簪便合投。
全家耕谷口,一饱更何忧。

34 《谢从义参军自京还言危中书见问且讶无书因寄》 元·陈基

参军过我夷白庵,为言廊庙高岩岩。
故人谁为国柱石,临川先生危大参。
猥蒙问及且见讶,十载尺书无一缄。
忆昔相从客燕赵,削去崖岸无猜嫌。

35 《读书》 元·周砥

读书易为感,时节已徂秋。
行游固可适,岁月不留。
高斋旷而寂,人务罕相酬。
千载事了了,宁不慕前修。

36 《生诗十首书王堇父慈无量集以凡百畏刀杖无不》 明·陶望龄

从事愁见拘,波臣苦遭荡。
蝈氏群处囊,悲鸣更相仗。
寄书已成悔,见梦徒增妄。
数钱赎尔至,缚解羁囚放。

37 《题义方书舍》 明·王绂

我昔童丱时,蒙养绝浮靡。
朝夕常趋庭,颇解学诗礼。
奈何才弱冠,早已失怙恃。
徒怀风木悲,没齿殊未已。

38 《悯农诗示吏部尚书郭琏》 明·朱瞻基

农者国所重,八政之本源。
辛苦事耕作,忧劳亘晨昏。
丰年仅能给,歉岁安可论。
既无糠覈肥,安得嵒絮温。

39 《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二首》 宋·苏轼

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秋蛇春蚓久相杂,野鹜家鸡定谁美。
玉函金钥天上来,紫衣敕使亲临启。
纷纶过眼未易识,磊落挂壁空云委。

40 《海康书事十首》 宋·秦观

裔土桑柘希,蚕月不纺绩。
吴绡与鲁缟,取具{左舟右网}船客。
一朝南风发,家室相怵迫。
半贾鬻我藏,倍称还君息。

* 关于书具的诗词 描写书具的诗词 带有书具的诗词 包含书具的古诗词(53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