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行的诗词(213首)

81 《送郑寂上人南行》 唐·许浑

儒家有释子,年少学支公。
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
锡寒秦岭月,杯急楚江风。
离怨故园里,小秋梨叶红。

82 《南海府罢南康阻浅行侣稍稍登陆…主人燕饯至频暮宿东溪》 唐·许浑

暗滩水落涨虚沙,滩去秦吴万里赊。
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
离歌不断如留客,归梦初惊似到家。
山鸟一声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

83 《却经商山寄昔同行人》 唐·温庭筠

曾道逍遥第一篇,尔来无处不恬然。
便同南郭能忘象,兼笑东林学坐禅。
人事转新花烂熳,客程依旧水潺湲,若教犹作当时意,应有垂丝在鬓边。

秋游抒情

84 《美人尝茶行》 唐·崔珏

云鬟枕落困春泥,玉郎为碾瑟瑟尘。
闲教鹦鹉啄窗响,和娇扶起浓睡人。
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

85 《送友人江行》 唐·邵谒

送君若浪水,叠叠愁思起。
梦魂如月明,相送秋江里。

86 《望行人》 唐·邵谒

登楼恐不高,及高君已远。
云行郎即行,云归郎不返。
嗟为楼上人,望望不相近。
若作辙中泥,不放郎车转。
白日下西山,望尽妾肠断。

87 《赠行如上人》 唐·唐求

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岷峨。
衲补云千片,香烧印一窠。
恋山人事少,怜客道心多。
日日斋钟后,高悬滤水罗。

88 《送友人江行之庐山肄业》 唐·唐求

蜀国初开棹,庐峰拟拾萤。
兽皮裁褥暖,莲叶制衣馨。
楚水秋来碧,巫山雨后青。
莫教衔凤诏,三度到中庭。

89 《江行寄张舍人》 唐·灵一

客程终日风尘苦,蓬转还家未有期。
林色晓分残雪后,角声寒奏落帆时。
月高星使东看远,云破霜鸿北度迟。
流荡此心难共说,千峰澄霁隔琼枝。

90 《送人得荡子归倡妇(一作行不归)》 唐·灵一

垂涕凭回信,为语柳园人。
情知独难守,又是一阳春。

91 《还举人歌行卷》 唐·贯休

厚于铁围山上铁,薄似双成仙体缬。
蜀机凤雏动蹩躠,珊瑚枝枝撑著月。
王恺家中藏难掘,颜回饥僝愁天雪。
古松直笔雷不折,雪衣女啄蟠桃缺。
珮入龙宫步迟迟,绣帘银殿何参差,即不知骊龙失珠知不知。

92 《宿寿安甘棠馆·行人方倦役》 唐·司马扎

行人方倦役,到此似还乡。
流水来关外,青山近洛阳。
溪云归洞鹤,松月半轩霜。
坐恐晨钟动,天涯道路长。

93 《桃源忆故人(辰州泛舟送郭景文、周子康赴行在)》 宋·王庭

催共一霎清明雨。
留得东风且住。
两岸柳汀烟坞。
未放行人去。
人如双鹄云间举。
明夜扁舟何处。
只向武陵南渡。
便是长安路。

追忆抒情相思

94 《踏莎行(和人赋双鱼花)》 宋·周紫芝

风翠轻翻,雾红深注。
鸳鸯池畔双鱼树。
合欢凤子也多情,飞来连理枝头住。
欲付浓愁,深凭尺素。
戏鱼波上无寻处。
教谁试与问花看,如何寄得香笺去。

95 《踏莎行(谢人寄梅花)》 宋·周紫芝

鹊报寒枝,鱼传尺素。
晴香暗与风微度。
故人还寄陇头梅,凭谁为作梅花赋。
柳外朱桥,竹边深坞。
何时却向君家去。
便须倩月与徘徊,无人留得花常住。

96 《踏莎行(泰妓胡芳来常隶籍,以其端严如木偶,人因目之为佛,乃作是云)》 宋·蔡伸

如是我闻,金仙出世。
一超直入如来地。
慈悲方便济群生,端严妙相谁能比。
四众归依,悉皆欢喜。
有情同赴龙华会。
无忧帐里结良缘,么诃修哩修修哩。

仕途无奈

97 《踏莎行(赠光严道人)》 宋·蔡伸

玉质孤高,天姿明慧。
了无一点尘凡气。
白莲空殿锁幽芳,亭亭独占秋光里。
一切见闻,不可思议。
我今有分亲瞻礼。
愿垂方便济众生,他时同赴龙华会。

98 《转调踏莎行(路宜人生日)》 宋·赵彦端

宿雨才收,余寒尚力。
牡丹将绽也、近寒食。
人间好景,算仙家也惜。
因循尽扫断、蓬莱迹。
旧日天涯,如今咫尺。
一月五番价、共欢集。
些儿寿酒,且莫留半滴。
一百二十个、好生日。

99 《临江仙(十一月二十六日,雪霁,行武陵道中,江山莹彻,不类人世)》 宋·管鉴

昨日武陵溪上雪,今朝特地开晴。
故留佳景付行人。
琼田千顷熟,琪树万珠春。
好是长松飘坠屑,天花时下缤纷。
桃源何处更寻真。
腰悬明月佩,直访玉华君。

100 《鹧鸪天(提刑仲钦行部万里,阅四月而后来归,辄成,为太夫人寿)》 宋·张孝祥

去日清霜菊满丛。
归来高柳絮缠空。
长驱万里山收瘴,径度层波海不风。
阴德遍,岭西东。
天教慈母寿无穷。
遥知今夕称觞处,衣彩还将衣绣同。

* 关于人行的诗词 描写人行的诗词 带有人行的诗词 包含人行的古诗词(21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