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冷地的诗词(1060首)

981 《涌金门城望五首》 宋·方回

左看城阙右看湖,辗翠蹄红路欲芜。
君子颇闻梁上有,丽人何至水边无。
他时公论谁良史,往日虚名几腐儒。
地下西施应冷笑,不缘红粉解亡吴。

982 《次韵邵君以客名斋二首》 宋·方回

我能容物天容我,容足元消地几多。
结莫逆交聊尔汝,闻无义语勿谁何。
飘零踪迹因循惯,冷淡光阴苟且过。
人世政如蚕食叶,百年谁办茧成窝。

983 《闻笛叹》 宋·方回

读书夜倦灯影暗,屋外笛声何处来。
邻翁吹笛意本乐,闻笛如我心何哀。
如说生离苦,天涯海角无由回。
又如诉死别,委骨黄壤埋蒿莱。

984 《郑无贰和予杂言有缘督之句用韵谢之》 宋·方回

可食不必驼峰肉,可居不必鸱尾屋。
竹璃菜羹人得知,此中有士定不俗。
东里先生癯似鹤,閒门不受童蒙渎。
七弦琴外棋一枰,七星冠上巾一幅。

985 《种花》 宋·方回

平生无嗜好,有地种花看。
万玉梅成列,千金菊作团。
秋宜鸿后冷,春惜燕前寒。
更喜薰风好,青青笋上竿。

986 《灵隐寺行呈伏虎岩》 宋·方回

蓬莱水浅尘几扬,历劫不动此道场。
黄金何年佛氏土,白云自古仙人乡。
吾故不能知鸿荒,尝闻许由避陶唐。
南巡会稽忆夏后,西渡浙水传秦皇。

987 《留丹阳三日苦寒戏为短歌》 宋·方回

自从书云入嘉平,一月间无三日晴。
大雪二十五六日,漫天塞地冰峥嵘。
吴江渡桥意颇快,吕城争堰心还惊。
丹阳古县暮落牵,冻人俗死无人行。

988 《日长三十韵寄赵宾旸》 宋·方回

栗里渊明径,桤林子美堂。
乱离容不死,穷乏果何伤。
红粒炊{左禾右山}饭,青苔煮菜汤。
甲兵才偃息,城市转荒凉。

989 《送常德教赵君》 宋·方回

岳阳州城危楼前,无地但有水与天。
一点之青惟君山,四顾汹涌心茫然。
吾尝北风吹湖船,飞过洞庭一日间。
高桅一昂摩日边,及其一低如沉渊。

990 《送徐如心如婺源三十韵》 宋·方回

之子成春服,欢言驾出游。
残红三月路,叠翠万山州。
夏后乘輴泽,轩皇炼药丘。
旷平初渺莽,屈曲渐深幽。

991 《闽中郑君炎南仲两魁乡赋比自霅教为昌化簿》 宋·方回

三山鹄袍十万众,两纪知名郑南仲。
妙年官赋甲秋闱,一发辄中仍再中。
岂知天地大变革,原夫八韵竟无用。
虽然改尔亦得力,斗南斗北声价哄。

992 《忆我二首各三十韵》 宋·方回

忆我幼时事,南归自番禺。
三边已澒洞,内郡犹无虞。
故居山城间,四面阛闠区。
东西万货集,朝暮百贾趋。

993 《三址年重到紫阳观》 宋·方回

石路崎岖唤渡船,松萝穿尽望中烟。
缪为白发二千石,轻别紫阳三十年。
洞冷敛心归酒地,阁虚携眼上诗天。
丹砂九转犹多事,解饮能吟即是仙。

994 《题善寺》 宋·顾逢

英台修读地,旧刻字犹存。
一阁出霄汉,万松连寺门。
洞深云气冷,池浅鹿行潭。
山下流来水,风雷日夜喧。

995 《宿古峰驿诗四首》 宋·郭印

崎岖戴月上层峰,拟借空山一夜风。
爽气袭人衾簟冷,炎天此地即仙宫。

996 《夔州》 宋·郭印

夔子巴峡冲,风物异蜀境。
城居版作屋,江汲地无井。
四郊乏平原,冢墓缘山岭。
人传蚯蚓瘴,俗饮茱萸茗。

997 《忠州怀古》 宋·郭印

连日追游笑语同,一樽能遣百愁空。
唐贤阁上秋风冷,巴子台边夕照红。
木落荒坡思白傅,草深颓墓忆宣公。
只怜地狭难成市,依旧沙头作小丛。

998 《中秋待月以星辰避彩乾坤静为韵分得避字》 宋·郭印

大火西流金用事,四海八荒蟠杀气。
风凄露冷雨涔涔,草木山川遍憔悴。
天公有眼老亦昏,妙手凭谁刮双翳。
一年佳月在今夕,可奈太清云点缀。

999 《王可交升仙台四首》 宋·黄庚

仙翁不可见,惟有一空亭。
地冷春留雪,林深书见星。
松篁团秀色,兰蕙吐幽馨。
立尽斜阳影,闲看鹤刷翎。

1000 《种罂粟》 宋·李复

前年阳亢骄,旱日赤如血。
万里随羽书,挥鞭无留辙。
炎毒乘我虚,两岁苦病蝎。
遇夏火气高,烦蒸不可活。

* 关于冷地的诗词 描写冷地的诗词 带有冷地的诗词 包含冷地的古诗词(106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