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势降的诗词(112首)

61 《游山门呈知府大卿》 宋·姚辟

春风到宛陵,太守遇康乐。
隐几坐高斋,清风媚林壑。
语我诸峰峦,道人古棲吒。
幽潜远江汉,秀耸类衡霍。

62 《闻龙学平昔曾游川西湖有诗以寄之》 宋·张徽

河势横斜带地形,碧油具旆昔常经。
驿名未改风尘黑,碑字犹存雨藓青。
芦福园林僧杳渺,撷芳洲渚妓娉婷。
汝南一值贤人降,分野于今占德星。

63 《长江问对篇》 宋·章公权

问长江,以汝卫南邦,北人遥想心已降。
方今大势全倚汝,不知汝亦许不许。

64 《却敌凯歌》 宋·赵万年

吁嗟黠虏何猖狂,引弓百万侵吾疆。
首屠枣阳捣神马,窥伺长江欲苇航。
隆冬久晴江水涸,直揭小樊厉源漳。
马沈人溺相枕藉,霜刃逼胁狼驱羊。

65 《西山诗次李宾之韵(壬辰年十二月)》 明·陆釴

蚃蚃分阴阳,乾清已高发。
顺哉地漫衍,乃复有凌越。
于地起峰峦,如人有筋骨。
敷与意何休,敦圉势不杌。

66 《赠李将军征南十八韵》 明·孙一元

上将元知敌,全军用伐谋。
折冲临远服,仗钺下南州。
天末黄云暗,海门落日愁。
朱帆开远浪,画角起中洲。

67 《读宋太史潜溪集》 明·夏煜

混沌初刓太素斫,挺生神人断鳌膊。
剖戟割坤奠海岳,厥俗鸿荒人未觉。
帝命图书出河洛,奇耦生画参伍错。
焕乎斯文此其璞,二三启运乘飞跃。

68 《感衷二十四韵(记脱脱征高邮召还事)》 明·叶杞

贡赋通重译,耕桑被九垓。
欻惊氛膋满,不谓岁时催。
丞相兴师出,纶音降使开。
紫泥封五采,黄道绕三台。

69 《半生行》 明·郑琰

刺促复刺促,哀歌不成曲。
试听征人歌一声,切切乌乌泪相续。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业繁华称鼎族。
七叶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70 《游径山》 宋·苏轼

众峰来自天目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中途勒破千里足,金鞭玉?登相回旋。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万古蛟龙渊。
道人天眼识王气,结茅宴坐荒山巅。

71 《金陵怀古四首》 宋·王安石

地势东回万里江,云间天阙古来双。
兵缠四海英雄得,圣出中原次第降。
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飒满僧窗。
废陵坏冢空冠剑,谁复沾缨酹一缸。

72 《小峨眉》 宋·范成大

三峨参横大峨高,奔崖侧势倚半霄。
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朝。
禹从岷嶓过其下,奠山著藉称雄豪。
告成归来两阶舞,泗滨锡贡备九韶。

73 《登城》 宋·陆游

我登少城门,四顾天地接。
大风正北起,号怒撼危堞。
九衢百万家,楼观争岌嶪。
卧病气壅塞,放目意颇惬。

74 《高沙道中》 宋·文天祥

三月初五日,索马平山边。
疾驰趋高沙,如走阪上圆。
夜行二百里,望望无人烟。
迷途呼不应,如在盘中旋。

75 《福昌书事言怀一百韵上运判唐通直》 宋·张耒

战国韩余壤,王畿汉旧京。
南围山峙秀,东泛洛浮清。
女几荒遗庙,宜阳认故城。
千秋迷佩玦,百战有榛荆。

76 《款塞来享》 宋·黄庭坚

前朝夏州守,来款塞门西。
圣主敷文德,降书付狄鞮。
毡裘瞻日月,剺面带金犀。
殿陛闲干羽,边亭息鼓鼙。
永输量谷马,不作触藩羝。
声势常相倚,今闻定五溪。

77 《南獠》 宋·欧阳修

洪宋区夏广,恢张际四维。
狂孽久不耸,民物含春熙。
耆稚适所尚,游泳光华时。
遽然摄提岁,南獠掠边陲。

78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 唐·皮日休

爣爣皎日,欻丽于天。
厥明御舒,如王出焉。
爣爣皎日,欻入于地。
厥晦厥贞,如王入焉。

79 《谨和相国屋上菊丛》 宋·梅尧臣

屋上有丛菊,结根深瓦缝。
既无地势美,又乏土力拥。
乃因涂明生,不由人所种。
亦能应节开,焉取入公用。

80 《平山堂留题》 宋·梅尧臣

蜀冈莽苍临大邦,雄雄太守驻旌幢。
相基树楹气势厖,千山飞影横过江。
峰峤俯仰如奔降,雷塘坡小鸂鶒双。
陆羽井苔黏瓦缸,煎铛泻鼎声淙淙。
雨牙鸟爪不易得,碾雪恨无居士庞。
已见宣城谢公陋,吟看远岫通高窗。

* 关于势降的诗词 描写势降的诗词 带有势降的诗词 包含势降的古诗词(11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