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响声的诗词(920首)

61 《赠张听声》 宋·李石

人言鼻听无如龙,听不以耳乃反聋。
未若水母本无目,隔水响应相鸣雄。
我持此理问张瞍,废目任耳偏能聪。
忍闻此声亦愦愦,俗嚣政在群鸣中。

62 《太湖响石》 宋·楼钥

何处飞来一段云,太湖风急到江城。
云中疑有群仙过,时听丁东环佩声。

63 《以太湖石响板为文季寿》 宋·楼钥

太湖中心洞庭山,千岩万壑高孱颜。
风涛舂撞自太古,漱成乐石如雕剜。
玲珑中空穷变态,奇奇怪怪罗沧湾。
良工巧手琢威凤,片云承足向飞翻。

64 《夜闻秋声》 宋·仇远

西南振响使人惊,未必秋声作此声。
万骑奔驰鼙鼓动,千夫翻踏桔槹鸣。
初疑潮汐还疑雨,只在山林不在城。
人道今年丰稔兆,灯前起舞待天明。

65 《洁牲谢响应龙庙予不及往》 宋·董嗣杲

龙宫蕴特异,精祷通万灵。
昭著二百年,锡封专朝廷。
去年偕宰公,投诚涕欲零。
驱车入松扉,雨势如建瓴。

66 《秋声》 宋·张镃

林居多解识秋声,岂是松篁耳惯经。
桐杂蝉鸣愁易起,蕉和蛩响梦频醒。
琅琅急雨喧荷港,戛戛清风战苇亭。
一事古人犹可恨,不言杨柳最堪听。

67 《黎州山下有坡曰响地平黎州自孙兴公经始至今》 宋·戴表元

苍茫一片莓苔地,随意触来还有声。
定是战坑余箭戟,不然琴屋贮瓶罂。
名真过客多能记,迹古居人不敢耕。
孙叟有灵应索笑,赋成留比试鏦铮。

68 《首夏独游响潭》 宋·释文珦

不解驱驰巧作谋,偃然守拙卧林丘。
方忻嫩绿成槐夏,又爱轻进作麦秋。
龙宅清深唯独往,莺声款曲似相留。
僧言漠布岩尤好,明日须当到上头。

69 《昆山响梵阁怀季常上人游九峰二首》 明·程嘉燧

袈裟相伴踏清秋,健即闲行懒即休。
记得罢琴吹笛夜,雨声茅屋小如舟。

70 《帝京篇十首》 唐·李世民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71 《咏风》 唐·李世民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72 《琵琶》 唐·李世民

半月无双影,全花有四时。
摧藏千里态,掩抑几重悲。
促节萦红袖,清音满翠帷。
驶弹风响急,缓曲钏声迟。
空馀关陇恨,因此代相思。

73 《三学山夜看圣灯》 唐·徐氏

圣灯千万炬,旋向碧空生。
细雨湿不暗,好风吹更明。
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
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

74 《相和歌辞·飞来双白鹤》 唐·虞世南

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
双栖集紫盖,一举背青田。
飏影过伊洛,流声入管弦。
鸣群倒景外,刷羽阆风前。

75 《长信怨》 唐·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唐诗三百首秋天闺怨

76 《大子夜歌二首·其二》 唐·陆龟蒙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乐府音乐

77 《相和歌辞·祠神歌·送神》 唐·王睿

枨枨山响答琵琶,酒湿青莎肉饲鸦。
树叶无声神去后,纸钱灰出木绵花。

78 《相和歌辞·乌夜啼》 唐·李群玉

曾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有乌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79 《相和歌辞·凤吹笙曲》 唐·李白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边已。

80 《杂曲歌辞·升平乐》 唐·薛能

正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
远冈延圣祚,平地载神州。
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
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

抒情喜悦感慨

* 关于响声的诗词 描写响声的诗词 带有响声的诗词 包含响声的古诗词(92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