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高僧的诗词(216首)

61 《次常山简叔祥》 宋·毛滂

归来久客鬓俱苍,渐喜无人餽五浆。
未免高僧问劳苦,故应乔木慰凄凉。
山中猿鹤人谁健,门外蒿莱想自长。
为谢邦人岂吾薄,要当六印绕腰典。

62 《题东高堂壁》 宋·李新

主簿骑驴云外去,山僧吹笛梦中来。
行人不用重回首,自有东风播凤台。

63 《灵济庵会高丽僧全息庵八句遗之》 宋·陈著

生其箕子国,来拜观音山。
迢迢万里外,了了一见閒。
风波任浩荡,云月自往还。
莫怪图三笑,我非元亮班。

64 《赠僧》 宋·释智圆

诸祖参寻遍,消摇发未华。
旧房扃海外,孤迹寄天涯。
琢句秋窗月,观空晚砌华。
时来说高趣,终去隐烟霞。

65 《赠僧足庵》 宋·顾逢

幽居不可寻,高卧白云深。
举眼皆贪者,何人有止心。
三衣了冬夏,一钵饱山林。
此外无他事,听松生绿阴。

66 《寄昙晦二首》 宋·李处权

高僧闢馆坐诸生,夜久亦闻弦诵声。
物外喜君能笔砚,尘中愧我漫簪缨。
钵餐尚返慈乌哺,囊句时为老凤鸣。
他日篮舆莲社约,只应惠远识渊明。

67 《同吴周朋高虞卿寻泉憩积暑下庵》 宋·王洋

缭绕寻泉远步迟,倦逢篱外敞庵扉。
门前竹长云垂舞,岩下泉甘雪未飞。
景物偏幽缘舍小,茶香看客为僧稀。
相公房舍添人否,拟灌春园住翠微。

68 《游南路菩提寺次刁文叔韵》 宋·张九成

高僧居物外,有户昼常扃。
海阔知天大,泉甘识地灵。
一帘春月静,数点列山青。
便卜归欤计,移文休勒铭。

69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70 《书摩崖碑后》 宋·黄庭坚

春风吹船著吾溪,扶藜上读《中兴碑》。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
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

咏史怀古议论抒情

71 《题万壑风烟亭百韵》 宋·彭郁

风在不周山空阙,底事问烟访两浙。
烟生庐阜香炉峰,孰使随风至吴越。
风乎与烟相得外,还有风雷千雨雪。
烟兮与风相好余,仍有烟波及霞月。

72 《山居诗二十四首》 唐·贯休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
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
绿圃空阶云冉冉,异禽灵草水潺潺。

73 《太仓隆福寺创观音院以诗百韵寄妙观大师且呈》 宋·郏亶

珍重妙观师,书来再三读。
不蒙促归计,乃忧旷笺牍。
疑师未相知,待我尚尘俗。
窃闻构新殿,东畔建廊屋。

74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唐·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75 《四景山水》 明·张以宁

山雨瀑如雪,林寒松未花。
遥看飞阁起,知有梵王家。
一僧归得晚,云湿满袈裟。
崖断石林合,风高云叶飘。

76 《东禅百韵》 宋·刘宰

群居厌嚣烦,兀坐怅离索。
动静两何心,求端徯先觉。
张氏好兄弟,同游得先诺。
重以临邛客,雍客出莲幕。

77 《依韵赠南安方处士五首》 唐·徐夤

七贵五侯生肯退,利尘名网死当抛。
黔娄寂寞严陵卧,借问何人与结交。
休把羸蹄蹋霜雪,书成何处献君王。
嵩山好与浮丘约,三十六峰云外乡。

78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唐·钱起

倾酒向涟漪,乘流东去时。
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
岘山回首望,如别故关人。

79 《江行无题一百首》 唐·钱珝

倾酒向涟漪,乘流欲去时。
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江曲全萦楚,云飞半自秦。
岘山回首望,如别故乡人。

80 《宣城书怀》 宋·朱翌

高爽清凉郡,登临佳丽都。
上连三蜀重,旁挟两淮趋。
天分光牛斗,溪行走舳舻。
新林天际浦,青草柳边湖。

* 关于外高僧的诗词 描写外高僧的诗词 带有外高僧的诗词 包含外高僧的古诗词(21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