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识的诗词(1598首)

841 《半生行》 明·郑琰

刺促复刺促,哀歌不成曲。
试听征人歌一声,切切乌乌泪相续。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业繁华称鼎族。
七叶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842 《送长蘅偕计北上二首》 明·郑胤骥

忆予初识子,子方髫而俊。
未能与深素,亦以私余润。
迈往不屑姿,良足驱鄙吝。
岁月既已多,肝胆两能印。

843 《田家吟》 明·周如埙

不识市朝车马喧,残蓑弱笠老田园。
柴门去郭无多路,野竹临流自一村。
春雨桑麻终岁足,清时鸡犬几家存。
儿孙牧畜南山下,为道须防猛虎繁。

844 《又和题(一首)》 明·周永年

听说图中风物美,但读长歌已狂喜。
乔木清川数里间,尺幅都收到曲几。
前有老杜后大苏,能以诗章当画史。
二歌三读转兴怀,少陵眉山相比拟。

845 《送希直先生还汉中诗》 明·朱椿

嵋山峨峨,江水泱泱。
我疆我理,俾民以康。
靡言匪衣,靡善匪得。
阅士孔多,我敬希直。

846 《草书歌》 明·朱瞻基

草书所自何所授,初变楷法为章奏。
当时作者最得名,崔瑗杜度张伯英。
三人真迹已罕见,后来继之有羲献。
笔端变化妙入神,逸态雄姿看劲健。

847 《娄东述怀寄示龙门上人玉山居士》 明·邾经

寂寞娄东寺,经过岁暮时。
后凋霜柏古,乱点石苔滋。
方外尊吾友,龙门得老琦。
十年今几遇,早岁故相知。

848 《奉陪志学彦鲁仲原三君同登虎丘漫赋长句就呈》 明·邾经

虎丘山前新筑城,虎丘寺里断人行。
胡僧自识灰千劫,蜀魄时飘泪一声。
渐少松杉围窣堵,无多桃李过清明。
向来游事夸全盛,曾对春风咏太平。

849 《同比部杨员外十五夜游有怀静者季》 唐·王维

(册4卷125页1261a)
承明少休沐。
建礼省文书。
夜漏行人息。

850 《寓言二首》 唐·王维

〔次首律髓入侠少类。
题曰杂诗。
作卢象诗。

851 《哭王质夫》 唐·白居易

仙游寺前别,别来十年余。
生别犹怏怏,死别复何如?
客从梓潼来,道君死不虚。
惊疑心未信,欲哭复踟蹰。

852 《伤友 又云伤苦节士·》 唐·白居易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

853 《游金山寺》 宋·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854 《和陶读《山海经》》 宋·苏轼

蜀士李八百,穴居吴山阴。
默坐但形语,从者纷如林。
其後有李宽,鸡鹄非同音。
口耳固多伪,识真要在心。

855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宋·苏轼

煌煌帝王都,赫赫走群彦。
嗟汝独何为,闭门观物变。
微物岂足观,汝独观不倦。
牵牛与葵蓼,采摘入诗卷。

856 《和陶饮酒二十首》 宋·苏轼

盖公偶谈道,齐相独识真。
颓然不事事,客至先饮醇。
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
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

857 《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 宋·苏轼

南来不觉岁峥嵘,坐拨寒灰听雨声。
遮眼文书元不读,伴人灯火亦多情。
嗟予潦倒无归日,今蹉跎已半生。
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

858 《寄周安孺茶》 宋·苏轼

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
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名従姬旦始,渐播桐君录。
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

859 《鳆鱼行》 宋·苏轼

渐台人散长弓射,初啖鳆鱼人未识。
西陵衰老繐帐空,肯向北河亲馈食。
两雄一律盗汉家,嗜好亦若肩相差。
?莽、操皆嗜鳆鱼。

860 《石鼓》 宋·苏轼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従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箝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 关于多识的诗词 描写多识的诗词 带有多识的诗词 包含多识的古诗词(159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