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奇高的诗词(1699首)

681 《观八陈图有感》 宋·李兴宗

江从岷来触瞿唐,夏潦溃裂怒势张。
霜浓水落洲渚露,累累江石堆作行。
半斜半直半疏密,方营周匝门东出。
相傅呵获有鬼神,惊波不能移寸尺。

682 《题画·夏景》 未知·李用

夏云多奇峰,翠屏高列耸。
瑞气负钟灵,群低皆仰供。

683 《双桧联句》 宋·李周

古宇列双桧,森郁欹檐角。
高干若偃盖,低枝罗翠幄。
叶硬攒猬毛,子圆如雀壳。
盘根虽轮囷,呈才终卓牵。

684 《赠英公大师》 宋·李铸

僧门奇士有英公,篆隸高能世莫穷。
五色彩毫传梦寐,三乘真谛达虚空。
赐衣深染函关上,宠号光呼柰苑中。
幸对风情添逸趣,好陪清话在莲宫。

685 《天柱雉儿行》 宋·利书记

当年江上扬风舲,淮山望极排空青。
今登天柱赏潜皖,元是吾家翡翠屏。
禅业一室因栖寄,选胜寻幽产真伪。
虚廊揩藓读残碑,三百年前刊异事。

686 《题陆贾大夫庙》 宋·梁竑

刘郎辛苦逐秦鹿,尚欲长鞭及马腹。
蛮夷大长梦不惊,海边椎髻乘黄屋。
江淮貔貅始闲暇,忍使驱令渡篁竹。
陆生手持尺二组,唤起老子同分肉。

687 《蓝溪次曾状元韵》 宋·林伯春

羊肠路入最高峰,倦倚东风点瘦筇。
芳草有情春意远,青山依旧暮云重。
新来梵阁添奇观,前度时人带老容。
寄我此身天地裹,梦回林杪一声钟。

688 《熊守子复左史刻九朝宸翰寘于台学赋诗记之》 宋·林师蒧

皇天佑宋实历昌,列圣功德高虞唐。
万机余暇不自逸,银钩铁画挥天章。
洋洋谟训揭日月,留心庶事宁少忘。
当时赐予皆贤杰,至今缇袭为珍藏。

689 《杂述》 宋·林泳

欲士心胸塞,高人眼目醒。
罗浮夜半日,南极海中星。
观心无别法,问梦有前人。
夜或长于夜,身还外此身。

690 《鉴轩》 宋·刘大纲

一泓清澈底,明可烛须眉。
漾月摇金影,涵风皱绿漪。
台高悬宝鉴,水定照摩尼。
宴坐宜临赋,难忘此段奇。

691 《观鹅山飞瀑》 宋·刘洪道

探奇不畏险,拨雾上高岑。
放眼观飞瀑,枕流听素琴。

692 《墨池发祥诗呈蒋教》 宋·刘名世

城头学宫高巍巍,中有方井号墨池。
穷冬不竭春不溢,往往石眼通江湄。
故老相传右军宅,涤砚濡毫向池侧。
兰亭绝笔迹成尘,此间池水犹能黑。

693 《游灵岩》 宋·刘异

药水标题不记年,奇花深洞旧通仙。
山回巨荫常遮日,境绝纖埃别是天。
碧照东西江浩渺,绿迷高下竹婵娟。
凭栏周览悠然静,金像香残一炷烟。

694 《破山八咏·龙门涧》 宋·刘拯

白龙门巍峰,长涧落千尺。
灵泉应奇踪,高连暮云碧。
寒影凌苍崖,清流动危石。
八月苗正枯,犹能变甘泽。

695 《题国清寺》 宋·刘知过

野人游遍天台寺,究竟招提此最奇。
十里远排清荫入,五峰如按画图窥。
隋初便有高僧传,火后都亡过客诗。
重到定知非远约,岸巾高处立多时。

696 《游后洞诗》 宋·刘贽

寺久荒寂无足往,念有子厚弥陀碑。
独趋一里转岩腹,剥粉败赤逢门楣。
亭亭故碑亡旧主,覆以老屋疏且欹。
常嗟古人不可见,尚喜书志存於斯。

697 《南山十咏·鸣弦峰》 宋·刘仲堪

奇峰枕高岸,回合藏云烟。
直上数百仞,倒影浮清涟。
民传舜南狩,向此鸣朱弦。
至今万籁寂,雅韵犹泠然。

698 《次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宋·闾丘泳

舟行观山无定姿,篷底兀坐真儿痴。
层崖复岭正杂遝,平冈横阜俄逶迟。
晴岚参天固竞秀,深崖挺石尤多奇。
遥岑浮眉绿点点。

699 《梅林分韵得诗字》 宋·吕宜之

寒梅如高人,冰雪凛风期。
霜威凌万木,孤芳缀疏枝。
古来岁寒心,肯与时节移。
家家浣溪南,横斜映笆篱。

700 《禁林讌会之什》 宋·吕祐之

高会蓬瀛振德音,崇贤同庆湛恩深。
瑞融云露飞宸翰,荣下烟霄饰禁林。
凤藻环奇清击石,龙文模琢丽雕金。
辞臣喜适逢时愿,睿眷殊敦好士心。
华照北门张级绣,秘逾东序敌球琳。
玉堂宴罢尤知幸,御牓天章岂易寻。

* 关于奇高的诗词 描写奇高的诗词 带有奇高的诗词 包含奇高的古诗词(169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