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正己,文学擅科。为宰武城,联以弦歌。割鸡之试,牛刀谓何。前言戏尔,博约则多。
辩以饰诈,言以致文。苟弗执礼,宜奠释纷。朽木粪墙,置不足言。言语之科,粗然有闻。
升堂惟光,千乘惟权。陵暴知非,委质可贤。折狱言简,结缨礼全。恶言不耳,仲尼赖焉。
谦德知二,器实瑚琏。动必几先,孰并其辩。一使存鲁,五国有变。终相其主,誉处悠远。
文学之目,名重一时。为君子儒,作魏侯师。不要后礼,始可言诗。假盖小嫌,圣亦不疵。
礼之有本,子能启问。大哉斯言,当照明训。德辉泰山,诬祭莫奋。崇兹祀典,盖永令闻。
养才以道,圣人兼济。始谓不仁,问鲍良喜。寓志农圃,似睽仁义。学稼之辞,岂姑舍是。
惟子有道,天与异容。状虽云恶,德则其丰。南止江沱,学者云从。取士自兹,貌或非公。
夫孝要道,周训群生。以纲百行,以通神明。因子侍师,答问成经。事亲之实,代为仪刑。
子长宏度,高出伦辈。虽在缧绁,知非其罪。纯德备行,夫子所采。以子妻之,尤知英概。
猗尔子上,鲁邦之望。以德则贵,惟道是唱。师聪师明,友直友谅。伯于祝阿,儒风斯畅。
轼彼穷阎,达士所宾。邦无道谷,进退孰伦。敝衣非病,无财乃贫。赐虽不怿,清节照人。
人禀秀德,气貌或同。而子俨然,温温其容。两端发问,未答机锋。以礼节和,斯言可宗。
伯夫荥阳,实惟令德。优入圣门,过不留迹。道以目传,妙则心识。倚欤伟欤,后代之则。
学就书闻在道林,几年辛苦用身心。九霄雨露酬知早,百首风骚立意深。青白野云闲里卧,古今碑碣醉中寻。因何负此多般艺,可惜教师鬓雪侵。
辰极閟轩辉,天人覆玉衣。两朝临大宝,九载运璇玑。永巷私门绝,通闺外族稀。蕃厘崇构閟,应待媪神归。
及物深仁远,流光内德昭。徽音继任姒,至治协黄尧。崇庆才亏膳,延和遽罢朝。千官号慕处,声动九重霄。
避殿尊先后,垂帷佑圣孙。忧勤万机政,听纳七臣言。功载生民咏,神游永厚原。鸿名兼四德,难尽赞坤元。
宣城花叠嶂,楼前族绮霞。若非翠露陶潜柳,即是红藏小谢家。
圣主瑞居念远民,尽将休戚寄斯文。时来宣化堂中坐,应念田中正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