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典的诗词(240首)

61 《批周宗书后》 唐·李建勋

偶罢阿衡来典郡,固无闲物可应官。
凭君为报群胥道,莫作循州刺史看。

62 《投赠福建路罗中丞》 唐·陈陶

越艳新谣不厌听,楼船高卧静南溟。
未闻建水窥龙剑,应喜家山接女星。
三捷楷模光典策,一生封爵笑丹青。
皇恩几日西归去,玉树扶疏正满庭。

63 《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 唐·徐铉

谢傅功成德望全,鸾台初下正萧然。
抟风乍息三千里,感旧重怀四十年。
西掖新官同贾马,南朝兴运似开天。

64 《过衡山赠廖处士》 唐·张观

未向漆园为傲吏,定应明代作征君。
传家奕世无金玉,乐道经年有典坟。
带雨小舟横别涧,隔花幽犬吠深云。
到头终为苍生起,休恋耕烟楚水濆。

65 《诗三百三首》 唐·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
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

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边塞赞美将军

66 《大理正任二十和江淹拟古诗二十章寄示》 唐·无可

不啻回青眼,应疑似碧云。
古风真往哲,雅道滥朝闻。
活狱威豪右,销时赖典坟。
如何经济意,未克致吾君。

送别思乡

67 《答僧澈》 唐·知玄

观君法苑思冲虚,使我真乘刃有馀。
若使龙光时可待,应怜僧肇论成初。
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68 《谢人墨》 唐·齐己

珍重岁寒烟,携来路几千。
只应真典诰,消得苦磨研。
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
因君强濡染,舍此即忘筌。

69 《谢人墨》 唐·齐己

珍重岁寒烟,携来路几千。
只应真典诰,消得苦磨研。
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
因君强濡染,舍此即忘筌。

70 《蒙求》 唐·李瀚2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
丁宽易东。

71 《文赋》 魏晋·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秋天写景咏物菊花

72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73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74 《仙掌铭》 唐·独孤及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巅。
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及以为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余方。

75 《永遇乐(用前韵呈张仲宗、苏粹中)》 宋·李弥逊

五十劳生,紫髯霜换,白日驹过。
闭户推愁,缘崖避俗,壁角团蒲坐。
提壶人至,竹根同卧,醉帽尽从欹堕。
梦惊回,满身疏影,露滴月斜云破。

76 《满江红》 宋·杨炎正

典尽春衣,也应是、京华倦客。
都不记、麹尘香雾,西湖南陌。
儿女别时和泪拜,牵衣曾问归时节。
到归来、稚子已成阴,空头白。

77 《醉蓬莱(丙午寿八窗叔)》 宋·李曾伯

自陇头垂谱,调鼎传家,典刑犹有。
岁岁芳期,报小春时候。
仙骨非凡,生香不断,标格蕙兰右。
江路孤山,水边雪际,为渠诗瘦。

78 《沁园春(送马正君归东嘉)》 宋·陈人杰

尽典春衣,换酒津亭,送君此行。
叹清朝有道,何曾逐客,有司议法,忍及书生。
归去来兮,噫其甚矣,见说江涛也不平。
君之友,岂都无义士,剖胆相明。

79 《临江仙(将孙生日赋)》 宋·刘辰翁

二十年前此日,女兄庆我生儿。
簪萱弄彩听孙啼。
典衣沽美酒,数待冠昏时。
乱后飘零独在,紫荆墓棘风吹。
尊前万事莫寻思。
儿童看有子,白发故应衰。

80 《括水调歌》 宋·林正大

华裾织翡翠,金辔闹珑E8AE。
宝蹄轻稳,香尘满地骤隆隆。
云是东京才子,名擅文章钜伯,一世独推雄。
高盖拥宾从,下马气如虹。

* 关于应典的诗词 描写应典的诗词 带有应典的诗词 包含应典的古诗词(24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