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归棹的诗词(937首)

661 《次韵》 元·于立

落日清江好放船,西风满棹未须牵。
鲸鲵已静波澄海,鸿雁初来水接天。
过眼风光如隔梦,近人风月也堪怜。
归来尚有黄花在,暂醉佳人锦瑟前。

662 《次韵(二首)》 元·陆仁

飞龙开口日晖晖,放鹤亭前路不迷。
谩说支郎林下少,未缘神骏眼中稀。
繁霜著树榴房坼,危石悬藤瓠子肥。
看遍吴中好山色,太湖明月棹船归。

663 《送范主一宪郎》 元·刘诜

庸夫老丘里,志士轻山川。
古来环辙人,往往皆才贤。
范君绣衣家,白璧生蓝田。
清游半朔南,征衫积涛烟。

664 《水龙吟 出郭》 元·张野

太行千里新晴,青山也喜归来好。
一鞭秋色,半帆云影,去如飞鸟。
桂玉情怀,尘埃面目,鬓华空老。
道本无伎俩,颠鸾倒凤,时自把,平生笑。

665 《渔父·红叶村西夕照馀》 元·吴镇

红叶村西夕照馀。
黄芦滩畔月痕初。
轻拨棹,且归欤。
挂起渔竿不钓

666 《暮春抵沪同大武伯夔子言游半淞园泛舟小溪作》 近代·陈三立

海雨歇游氛,天清楼阁晓。
胜侣挟俱出,飞车疾于鸟。
郊原青茫茫,晴烟笼未扫。
新园初挂眼,篱下江流绕。

667 《舟中》 明·张以宁

叹息舟人妇,哀音此日来。
死生谁料得,贫贱益堪哀。
去棹从渠驻,归心未忍催。
春江昨夜雨,花落满苍苔。

668 《江上(五首·戊申夏,奉召回京)》 明·汪广洋

归路贪行不觉多,馆夫连日棹江波。
满船争唱湖州调,两岸云山侧枕过。

669 《春晓晚眺》 清·吴琪

积雨经旬鹤未过,小楼闲眺费吟哦。
帘开燕子归来晚,门掩梨花落处多。
新水小桥通蕙畹,乱山古寺入烟梦。
云开树杪看浮棹,画出春帆送绿波。

670 《忆松江》 宋·释保暹

曾向长洲泛渺漫,沈青空阔鸟飞难,平沙杳杳夜潮落,别浦依依秋树寒。
间浸客亭浮去棹,冷淹渔屋漾垂竿。
归心早晚悬帆到,是处僧楼更上看。

671 《江上行》 明·张时彻

东风乍雨还乍晴,十里百里闻流莺。
春波渺渺净素练,春山簇簇行画屏。
江上花飞已如霰,泽中蒲柳何青青。
五陵侠客金騕褭,潇湘美人琼玉筝。

672 《过林和靖旧址》 宋·曹既明

短棹不归双鹤去,一邱烟草寄山阴。
水边疏影黄昏月,无限风骚在客心。

673 《谿亭次汪桐阳》 宋·陈一斋

空亭明远嶂,老树黯馀曛。
野兴临流坐,秋声入夜闻。
渔归孤棹月,鹤睡一松云。
记得前溪路,人家两岸分。

674 《感怀》 宋·邓深

一棹载愁归,翩翩旅{方兆}飞。
鹡鴒空自急,鸿雁失相依。
水涩滩膠艇,风斜雨湿衣。
感时无意绪,伫立暮烟霏。

675 《金陵九思》 明·邓氏

丁卯,王母归咸京,余母子从。
经浔阳,兼彭泽,自郧、襄入秦岭而之长安。
王母庚午仙矣。
辛未,有先君子之变,夫子频欲以我南,弗能也。

676 《次花翁冬日三诗》 宋·杜范

悠然僧舍一柴扉,淡泊如君眼底稀。
山泽肯为仙骨瘦,襟怀自得遁身肥。
有诗盈帙遮空橐,无酒留宾办典衣。
一棹稽山风雪里,便应兴尽雪中归。

677 《送新知永州陈祕丞瞻赴任》 宋·洪湛

零陵古郡枕湘川,太守南归得意年。
茶味欲过衡岳寺,橘香先上洞庭船。
锦衣照耀维桑地,石燕翻飞欲雨天。
若到浯溪须舣棹,次山遗颂想依然。

678 《蜀墅头》 宋·金涓

溪头自舒散,天淡夕阳微。
拂石松边堕,看云水上飞。
旧矶双鹭下,小棹一渔归。
不觉吟成久,苔痕欲上衣。

679 《鲈乡亭》 宋·林肇

脍鲈珍味是吴乡,丞相曾过赋短章。
新作水斋堪寓目,旧停桂棹有余光。
满前野景烟波阔,自后秋风意气长。
莫待东曹归忆此,分悭居在碧州旁。

680 《宿房村下》 明·刘玉

历历数长亭,舟行晚未停。
归云衣叠嶂,落雁字寒汀。
古渡稀闻棹,孤村远见灯。
壮怀惭旅泊,禁漏忆晨兴。

* 关于归棹的诗词 描写归棹的诗词 带有归棹的诗词 包含归棹的古诗词(93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