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归迹的诗词(1552首)

81 《送南浦明公归日本》 宋·释道东

十幅蒲帆万里风,来无踪迹去还同。
抬眸错认云山处,人在水天一色中。

82 《周令自江夏归郜溪》 宋·释永颐

芳草萋迷征骑归,且依张负入书帷。
家园懒记间花草,蔬豆重甘旧藿葵。
崔颢能吟有陈迹,祢衡作赋想当时。
才能往往为身累,好读渊明饮酒诗。

83 《归鸿阁》 宋·释仲皎

精舍傍修岭,道山随眼明。
山遗僧偃迹,水作剡溪声。
无雨竹亦润,有风松更清。
上方真可住,不用触归情。

84 《初归》 宋·孙岩

湖踪海迹一飞蓬,千里常随莽荡风。
今日抵家篱犬噪,不知身是主人翁。

85 《和章父兄春归韵》 宋·徐侨

元化浑沦迹已希,不缘风雨翳明辉。
静中会得生生意,满眼春光未始归。

86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宋·杨侃

忽忆幽栖地,千峰秀海濆。
归心挂飞瀑,高迹指浮云。
尘世宜深遯,诗名畏远闻。
犹嗟石桥畔,凡圣路岐分。

87 《送僧归护国寺》 宋·张师德

喜陪人杰论三乘,岩室经年锁翠稜。
六代有师传法印,万缘无象监心灯。
赤城道远明霞画,瀑布声寒月照冰。
迹似孤云縻不得,清秋归兴杖蛮藤。

88 《东归谣送贝仲琚回吴中》 元·方行

天目青逾蓝,上有危峰横空插汉高巉岩。
沧海深莫测,下有六鳌迭负蓬壶方丈于其侧。
山峻极兮水波澜,千盘万折行路难。
愁看混沌开凿处,尚有斧迹留人间。

89 《金陵咏怀古迹四首 新亭》 明·费元禄

过江形胜感宗臣,暇日登临似雒滨。
风景凄凉空举目,神州凋敝属何人。
棠花自发青芜杳,燕子初归白屋贫。
况是经过王谢宅,不堪衰草更沾巾。

90 《湖上晚归》 明·龚用卿

十里菰蒲水,连阡桑柘园。
湖天平石境,渔火出山门。
宋迹遗僧舍,苏堤接远村。
飞星斜过水,立马已黄昏。

91 《清明日遣三儿奠李文正公墓时上疏乞归未报》 明·顾清

三年不拜先生墓,一滴尤伤此日心。
古道曲村犹历历,旧松新桧想森森。
周旋未敢遗言坠,阅历空嗟往迹深。
愿乞明灵表衷素,早教藜葛返初林。

92 《未归》 明·懒庵禅师

瓯越山无尽,江湖客未归。
北风吹雪冷,南雁贴云飞。
断路迷行迹,惊湍溅衲衣。
本来无住著,何事却依依。

93 《送周虚岩归吴门》 明·李元昭

返棹岁将晏,离亭酒亦深。
岛云寒没影,江日冻生阴。
莫惜飘蓬迹,应伤折柳心。
丘中谁共调,徒自理鸣琴。

94 《赋得孟义科斗送监生杨仲文归台州亲迎》 明·练子宁

孤石巉岩出紫烟,云根遗墨尚依然。
文章岂在龟畴下,形质还存鸟迹前。
汲冢秋风思汗简,鲁堂春雨掞韦编。
郎君归去和鸣后,织作机中锦字传。

95 《送汇木庵归姑苏》 明·南洲法师

几年漫浪阖闾城,与子追游杖屦轻。
烟草鹿台寻古迹,水云鸥渚结闲盟。
江山已入韦郎句,齿发徒伤白傅情。
相送长洲天际路,画船茶灶忆春行。

96 《送张景归四明》 明·苏平

萍水相逢此识君,天涯踪迹又离群。
梦随海月乡心远,愁逐江流客路分。
极浦断鸿惊暮雨,乱山孤骑入寒云。
空斋别后门还掩,诗酒何人话夕曛。

97 《赋得罗汉洞送陈宗进归会稽》 明·吴伯宗

古洞根石壁,嵌空隐崔嵬。
闻昔有异人,拄杖曾一来。
灵迹已缅邈,洞门闭青苔。
枯木寒未花,千年待谁开。

98 《乐归田园十咏(录五首)》 明·朽庵林公

归去来兮至觉今是而昨非宦海漂流久见几,故园荒废正思
归。
往迷来悟心方乐,投老寻闲愿不违。
新别庙堂无怅恨,旧栽松菊有光辉。

99 《赠钱季梁进士省觐归寿其太夫人八十》 明·杨承鲲

高皇手提三尺剑,坐麾四海如委翎。
凌烟功成赐铁券,诏谓宇内求真形。
钱王古铁渔人得,紫绣遍蚀波涛腥。
熟看带砺隐玄玉,金书细镂鱼龙青。

100 《北归客至述怀》 明·周天球

脱迹风尘少自宽,对君杯酒话更阑。
去天尺五终非近,行路寻常总是难。
解佩尚余孤剑在,探囊不问一钱看。
泰阶星斗时时合,彩笔于今未易干。

* 关于归迹的诗词 描写归迹的诗词 带有归迹的诗词 包含归迹的古诗词(155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