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彻地寒的诗词(104首)

61 《塞上逢卢仝》 唐·刘叉

直到桑干北,逢君夜不眠。
上楼腰脚健,怀土眼睛穿。
斗柄寒垂地,河流冻彻天。
羁魂泣相向,何事有诗篇。

62 《谕宝二首》 唐·元稹

沉玉在弱泥,泥弱玉易沉。
扶桑寒日薄,不照万丈心。
安得潜渊虬,拔壑超邓林。
泥封泰山阯,水散旱天霖。

讽刺边塞战争组诗

63 《对月寄雍陶》 唐·刘得仁

圆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
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华凝衣有露,静极树无风。
若向湘江见,湘江彻底空。

64 《中秋月》 唐·马戴

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
冷搜骊颔重,寒彻蚌胎深。
皓气笼诸夏,清光射万岑。
悠然天地内,皎洁一般心。

古文观止檄文

65 《甘露寺》 唐·孙鲂

寒暄皆有景,孤绝画难形。
地拱千寻嶮,天垂四面青。
昼灯笼雁塔,夜磬彻渔汀。
最爱僧房好,波光满户庭。

66 《喜晴联句》 唐·白居易

苦雨晴何喜,喜于未雨时。
气收云物变,声乐鸟乌知。
——白居易
蕙泛光风圃,兰开皎月池。

67 《游谷山寺》 唐·齐己

城里寻常见碧棱,水边朝暮送归僧。
数峰云脚垂平地,一径松声彻上层。
寒涧不生浮世物,阴崖犹积去年冰。
此身有底难抛事,时复携筇信步登。

68 《满江红(不敢赋梅,赋感梅·)》 宋·汪莘

洞府瑶池,多是见、桃红满地。
君试问、江海清绝,因何抛弃。
仙境常如二三月,此花不受春风醉。
被贩儿、俚妇折来看,添憔悴。

69 《贺新郎(咏雪二首)》 宋·葛长庚

俯仰天黏水。
尽□□、山河大地,光涵表里。
一夜春风搜万象,檐外雨声不已。
到晓来、六花靡靡。

70 《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 宋·文天祥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
空翠睛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雁过孤峰,猿归危嶂,风急波翻雪。
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

71 《秋虫》 宋·游次公

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
天机发天籁,托彼恐与螀。
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
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

72 《念奴娇 饮山亭月夕》 元·刘因

广寒宫殿,想幽深、不觉升沉圆缺。
天上人间心共远,如在琼楼玉阙。
厚地微茫,高天凉冷,此际红尘歇。
翠阴高枕,并教毛骨清澈。

73 《满江红 和金直卿冬日述怀》 元·张野

冻云垂野,乍乾坤惨淡,冰花飞落。
卷地朔风寒彻骨,且把貂裘重着。
美酒千钟,清歌一曲,未用伤飘泊。
君看席上,玉人娇胜花萼。

74 《庆历圣德颂》 宋·石介

于维庆历,三年三月。
皇帝龙兴,徐出闱闥。
晨坐太极,书开阊阖。
躬揽英贤,手锄奸枿。

75 《罗浮山》 宋·陈某

乾坤未失鹿,沧海欲飞灰。
人已逃时去,山犹择地来。
寒流清有影,怪木老非梅。
西有龙翔寺,禅门彻夜开。

76 《定泉井》 宋·高颐

方师凿破天地髓,碧龙吹出冰霜寒。
一泓清澄绝泥滓,万窍号勋无波澜。
倒海翻江俱是幻,贮风留月得真观。
我来酌饮冷彻骨,飘飘此身在霄汉。

77 《六月吟》 宋·龚宗元

曦轮猎野枯杉松,火焚泰华云如峰。
天地炉中赤烟起,江湖煦沫烹鱼龙。
生狞渴兽唇焦断,峻翮无声落晴汉。
饥民逃生不逃热,血迸背皮流若汗。

78 《颂古七首》 宋·释祖璇

石羊头子向东看,大地茫茫被眼谩。
月映寒潭清彻底,云收华岳露巑岏。

79 《奉继冯使君韵》 宋·夏世雄

恭览新诗清彻骨,挥毫落处耀名山。
寒踪久已知恩地,杖屦今朝得喜攀。
翳雨堙风遮远目,等闲轩豁为谁开。
天公岂是藏幽景,留待使君持节来。

80 《福圣观》 宋·姚祜

织女机成未剪裁,练光浮出五云开。
日边莹彩凭空落,涧底寒声动地来。
望彻九霄人错愕,势倾三井雪崩摧。
卧龙欲起为霖雨,肯逐洪波去不回。

* 关于彻地寒的诗词 描写彻地寒的诗词 带有彻地寒的诗词 包含彻地寒的古诗词(10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