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忘势的诗词(251首)

101 《前海观莲花峰》 清·石涛

海风吹白练,百里涌青莲。
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
云开峰坠地,岛阔树相连。
坐久忘归去,萝衣上紫烟。

102 《次韵廉夫登沮微亭二首》 宋·傅察

大火气方炽,新金伏未兴。
茅屋苦卑陋,蕴毒空自憎。
流汗常被体,涤烦屡饮冰。
那堪青蝇辈,鼓翅作威棱。

103 《和周茂叔席上酬孟翱太博》 宋·傅耆

古人务乐善,见士即推毂。
今也多忌才,对面远贤蜀。
顾予尝喜学,幽室未偶烛。
幸会才翘翘,深惭识碌碌。

104 《范资政移镇杭州一百韵》 宋·金君卿

圣门高弟游渊源,当时所得惟十贤。
科张言行政与学,兼此四者谁能然。
公含天资得具美,出文入武材谟全。
轩昂盛时进以道,行高德钜齐回骞。

105 《丙寅岁秋再抵长松奉等慈师入城作诗记一时事》 宋·李薰

前来送师归,今日迎师去。
送迎我何劳,师乃困行路。
天公将归谁尤,耗释此下土。
一水祸未忘,旱势复如许。

106 《题平远轩呈竹溪玉堂》 宋·刘翼

溪堂闢小轩,此景绝可爱。
蔡松道东边,千载典刑在。
高低万顷田,面势溪向背。
生绡一幅宽,晴雨不尽态。

107 《龙沙》 宋·潘兴嗣

五陵无限人,密视龙沙记。
龙沙虽未合,气象已灵异。
昔时蛟龙湫,半作桑麻地。
地形带江转,洲浮有连势。

108 《题应天寺》 宋·齐廓

实势耸如飞,檐牙照锦翚。
路盘危磴出,僧触断云归。
万井分尘界,千岩在目围。
浮生枉多事,到此合忘机。

109 《和祖无择题袁州东湖卢肇石》 宋·任大中

宜阳刺史才,祖择之维杰。
大旱雨一方,尽使焦枯活。
公退趣尚深,水石探其绝。
长江北岸林,唐有卢子发。

110 《寄怀古》 宋·释希昼

见说雕阴僻,人烟半杂羌。
秋深边日短,风劲晓笳长。
树势分孤垒,河流出远荒。
遥知林下客,吟苦夜禅忘。

111 《大悲观音栴檀像》 宋·释遵式

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
南无西方安乐刹,阿弥陀佛十力尊。
南无过去无数劫,彼世世灯观世音。
诸佛慧眼第一净,以不二相观三界。

112 《游南山》 宋·汪任

浈阳富佳致,无以过南山。
山高雄地理,万丈亲云端。
攀援临绝顶,气象非尘寰。
神存古庙貌,台敞旧轩栏。

113 《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宋·王钦若

天台琼台标奇状,赤城瀑布悬千丈。
中有高人混姓名,不向迷途随得丧。
闲寻棋侣过清溪,静拨云根种紫芝。
八卦炉中调姹女,三田宫里守婴儿。

114 《浯亭望横山》 宋·游九功

峨峨岸东山,躣来势奔虬。
横约一溪水,抱邑止复流。
近郭看逾好,向望此其尤。
翠展曲屏宽,一目千里收。
此山此水水,我歌我来游。
知不市声杂,亦忘溪上幽。
方将解其缚,于焉我何求。

115 《灵谷山》 宋·曾季貍

旧闻伯子记,已得灵谷名。
隐然望此州,奇胜称山灵。
悬崖泻瀑布,如高屋建瓴。
乔松数十丈,下有千岁苓。

116 《次袁说友巫山十二峰古风二十五韵》 宋·张縯

化工神伟开物姿,劖石万仞不作痴。
巍峰耸立威凤举,急挟怒流奔马迟。
隐然万里形胜重,信矣四海游观奇。
天开匹练势巀页,云拥列嶂青参差。

117 《麻姑山》 宋·朱京

仙都朝百灵,奇绝众峰冠。
朝随五马游,万里卷云幔。
春阳散地脉,指顾群阴泮。
刻玉露巉岩,严严色足惮。

118 《酹江月 次王君阳李敏之过龙门韵》 未知·曹伯启

洪崖中断,似蜃楼幻出、层檐叠脊。
欲问真源凌绝顶,安得乘风羽翮。
势利相忘,驱驰不惮,面背皆京国。
源泉混混,恍如夹右碣石。

119 《山居和韵八首》 明·陈勋

垂萝欲压角巾低,石势参差到者迷。
只许闲云随意住,最怜幽鸟称情啼。
残棋敛局还寻劫,险韵成诗却贴题。
拈取《南华》读《秋水》,顿令坐客欲忘蹄。

120 《题华亭朱孟辩篆冢诗卷》 明·董佐才

古初无毫楮,羲画何繇传?孰知文字理,已具《河图》前

神农洎苍颉,俯仰极人天。
穗书与鸟书,创制分后先。

* 关于忘势的诗词 描写忘势的诗词 带有忘势的诗词 包含忘势的古诗词(25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