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悠长的诗词(1087首)

661 《九月晦日感怀》 明·许伯旅

长啸拂吴钩,南图惜壮游。
乾坤同逆旅,风雨忽穷秋。
牢落庄周剑,飘飖范蠡舟。
行藏吾敢必,天意信悠悠。

662 《送妹琼章于归》 明·叶纨纨

昼堂红烛影摇光,箫鼓声繁绕玳梁。
频传帘外催妆急,无语相看各断肠。
鸾台宝镜生离色,鸳带罗衣惜别长。
香霭屏帷凝彩扇,风轻帘幕拂新妆。

663 《牛口发舟泊真溪聊述所历》 明·尹伸

江行每娱心,十七在崖岸。
以兹取溯流,耳目精于慢。
一岭方百里,削成独南面。
霪雨夏来多,悬淙不可断。

664 《金陵行》 明·用堂楩公

从古佳丽金陵州,到今城郭枕江流。
埋金往事堕茫昧,含风老树长萧飕。
寒潮喧声响西浦,碧海渺渺天东头。
二水三山涵远景,龙蟠虎踞横高秋。

665 《江阁》 明·张正蒙

寂寂重扉掩,悠悠倦客情。
江深当五月,阁迥接层城。
细雨莺声润,微风水气清。
科头坐长日,讵羡世间名。

666 《漫书》 明·郑希良

鸭江如带去悠悠,岁月无声暗逐流。
万里胡天云出塞,一声羌笛客登楼。
长风吹送燕山雨,断雁归来鹤野秋。
对酒却歌乡国异,孤城落日独搔头。

667 《半生行》 明·郑琰

刺促复刺促,哀歌不成曲。
试听征人歌一声,切切乌乌泪相续。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业繁华称鼎族。
七叶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668 《方卧南窗舍弟古民率尔相访入门不呼遽去书以》 明·郑作

令弟兴狂携竹杖,老兄思苦卧藤床。
草堂空踏青苔破,萝径难消白日长。
应惜萤窗劳笔砚,恐惊蚁穴梦侯王。
入门不语悠然去,蝉噪槐阴下夕阳。

669 《江边思家》 明·周玉如

北望一含愁,归心俯碧流。
滩虽注南海,湘亦接巴流。
天阙当牛斗,台城枕石头。
侬家生长地,终岁信悠悠。

670 《潇湘八景画·潇湘夜雨》 明·朱瞻基

浓云如墨黯江树,九疑山迷天色暮。
苍松岩下客维舟,鱼龙鼓舞飞烟雾。
但见长空风雨来,势与云梦相周回。
三湘淋漓泻银竹,七泽汹涌翻春雷。

671 《潇湘八景画·烟寺晚钟》 明·朱瞻基

烟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万松里。
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
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
山僧策杖归来晚,遥听穿云百八声。

672 《娄东述怀寄示龙门上人玉山居士》 明·邾经

寂寞娄东寺,经过岁暮时。
后凋霜柏古,乱点石苔滋。
方外尊吾友,龙门得老琦。
十年今几遇,早岁故相知。

673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其二》 唐·李白

尔家何在潇湘川。
青莎白石长沙边。
昨梦江花照江日。
几枝正发东窗前。

674 《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 唐·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675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 唐·王维

危径几万转。
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
隐映隔林丘。

676 《新城道中二首》 宋·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677 《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 宋·苏轼

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
功名真已矣,归计亦悠哉。
今日风怜客,平时浪作堆。
晚来洪泽口,捍索响如雷。

678 《泗州僧伽塔》 宋·苏轼

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
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

679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宋·苏轼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680 《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宋·苏轼

病中闻汝免来商,旅雁何时更著行。
远别不知官爵好,思归苦觉岁年长。
著书多暇真良计,従宦无功谩去乡。
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

* 关于悠长的诗词 描写悠长的诗词 带有悠长的诗词 包含悠长的古诗词(108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