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惊晓日的诗词(450首)

81 《二十五日庚辰连作暴雨即霁》 宋·方回

昨日占天色,心知有异同。
甫能湖水绿,不合晓霞红。
龙挟滂沱过,蝇惊霹难雳。
斯须即开霁,共快楚台风。

82 《奉和九月九日应制》 唐·贺敱

商飙凝素籥,玄览贲黄图。
晓霜惊断雁,晨吹结栖乌。
寒花低岸菊,凉叶下庭梧。
泽宫申旧典,相圃叶前模。

83 《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 唐·苏颋

晓入宜春苑,秾芳吐禁中。
剪刀因裂素,妆粉为开红。
彩异惊流雪,香饶点便风。
裁成识天意,万物与花同。

84 《春日离长安客中言怀(一作春霁早行)》 唐·骆宾王

年华开早律,霁色荡芳晨。
城阙千门晓,山河四望春。
御沟通太液,戚里对平津。
宝瑟调中妇,金罍引上宾。

85 《奉酬中书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 唐·武元衡

寥落曙钟断,微明烟月沉。
翠霞仙仗合,清漏掖垣深。
北极星遥拱,南山阙迥临。
兰釭竟晓焰,琪树欲秋阴。

86 《浣溪沙》 宋·赵令

一朵梦云惊晓鸦。
数枝春雨带梨花。
坐来残月冷窗纱。
钗凤谩曾留得半,枕山犹是枕时斜。
对花今日奈天涯。

宋词三百首民歌女子向往爱情

87 《清平乐》 宋·张元干

乱山深处。
雪拥溪桥路。
晓日乍明催客去。
惊起玉鸦翻树。
翠衾香暖檀灰。
一枝想见疏梅。
凭仗东风说与,画眉人共春回。

古文观止议论写人散文

88 《霜天晓角(夜舟过娥眉山)》 宋·黄机

江涵落日。
风转飞帆急。
问讯蛾眉好在,无一语、送行客。
闲情眠未得。
倚窗消酒力。
却怕鱼龙惊动,且莫要、夜吹笛。

89 《忆旧游》 宋·张炎

故态顿消。
以余之况味,又有甚于元父者,抑重余之惜,因赋此调,且寄元父,当为余愀然而悲也
叹江潭树老,杜曲门荒,同赋飘零。
乍见翻疑梦,对萧萧乱发,都是愁根。

90 《拂晓行军》 明·朱元璋

忙着征衣快着鞭,回头月挂柳梢边;
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
茅店鸡声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
等闲推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

初中古诗咏物

91 《贤台行》 元·郝经

高台突兀燕山碧,黄金泥多土犹湿。
晓日曈昽赤羽旗,燕王北面亲前席。
费尽黄金台始成,一朝拜隗人尽惊。
谁知平地几层土,中有全齐七十城。

92 《孝陵秋日陪祀柬彭赞礼永年》 明·李祯

钟山欲晓色苍苍,小辇轻舆出建章。
苑鹿不惊仙仗过,潭龙故喷御泉香。
重城隐雾留残月,高树含风送早凉。
惟有祠官最清贵,时来导驾沐恩光。

93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 宋·苏轼

横槎晚渡碧涧口,骑马夜入南山谷。
(音浴。
)谷中暗水响泷泷,岭上疏星明煜煜。
寺藏岩底千万仞,路转山腰三百曲。

94 《题潭州徐氏春晖亭》 宋·苏轼

曈曈晓日上三竿,客向东风竞倚栏。
穿竹鸟声惊步武,入檐花影落杯盘。
勿嫌步月临玄圃,冷笑乘槎向海滩。
胜概直应吟不尽,凭君寄与画图看。

95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未明》 宋·苏轼

夜入磻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
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
至人旧隐白云合,神物已化遗踪蜿。
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96 《丙戌五日京师作二首》 宋·王安石

北风阁雨去不下,惊沙苍茫乱昏晓。
传闻城外八九里,雹大如拳死飞鸟。

97 《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庑取凉》 宋·范成大

畏暑中夜起,出门月露清。
晶荧卧银汉,错落低玉绳。
网户闭妙香,石楼栖古灯。
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

98 《七月十日大雨晓霁,登碧落堂》 宋·杨万里

青天送归云,整如劳还师。
颜行有喜色,厮役争奔随。
晨曦映疏雨,宝灯贯银丝。
落面何曾湿,洒空不胜微。

99 《晓行闻竹鸡二首》 宋·杨万里

山行三日厌泥行,幸自今晨得一晴。
又听数声泥滑滑,情知浪语也心惊。

100 《初晓明朗,忽然雾起,已而日出,光景奇怪》 宋·杨万里

明发望远山,一一粲可数。
幽人萌望心,便被山灵妒。
逡巡出神通,变化足惊怖。
初将兜罗绵,擘作霏微絮。

* 关于惊晓日的诗词 描写惊晓日的诗词 带有惊晓日的诗词 包含惊晓日的古诗词(45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