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挽诗的诗词(709首)

81 《唐合门挽诗三首》 宋·方回

儿子与门生,东篱忆送迎。
吾虽愧光禄,独幸识渊明。
爱酒终成疾,工诗早得名。
晁家难肋集,已足继新城。

82 《吴知府挽诗三首》 宋·释宝昙

妙年声落落,晚岁陈堂堂。
政出诸公右,吾宁一老傍。
园林春婉娩,坟土泪凄凉。
孝友无馀事,新诗入锦囊。

83 《程将军夫人挽诗》 唐·徐安贞

琴瑟调双凤,和鸣不独飞。
正歌春可乐,行泣露先晞。
环珮声犹在,房栊梦不归。
将军休沐日,谁劝著新衣。

唐诗三百首抒情怀人

84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宋·文同

绪业承三圣,规模盛一王。
朝廷周礼乐,庠序汉文章。
殊俗皆归往,蒸民尽乐康。
帝功如此大,宜享寿无疆。

85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宋·文同

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
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
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
惟余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86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宋·文同

求治亲垂诏,观文自著图。
何曾凭喜怒,未省蔽谗谀。
尘世留微号,烟霄返旧都。
悠悠增筴验,难问鬼臾区。

87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宋·文同

宝略嬉游少,珠宫艺学优。
仙毫媚风帛,睿藻焕星钩。
天极推神历,兵防演秘谋。
飚流今已矣,长共糓林秋。

88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宋·文同

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
未尝耽逸乐,终是过焦劳。
归路三山远,遗台万古高。
小臣无分去,定拥堕髯号。

89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宋·文同

神鼎犹烘药,夷槃已实冰。
留恩均器服,下诏约山陵。
影殿虚绨几,皇堂掩漆灯。
萧萧柏城下,空有暮云凝。

90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宋·文同

浮世期云尽,清都位欲传。
秉珪徒请命,脱躧遂登仙。
遗泽流天下,重光照柩前。
几时来甲观,更待一千年。

91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宋·文同

披衮才凭几,跻阶忽受同。
哀文铺帝业,谥册讲仁功。
竭蹷趋群后,号咷动两宫。
铭旌来巩洛,万里卷悲风。

92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宋·文同

幡翣离三殿,箫笳接两都。
尧殂如考妣,禹葬省人徒。
岂并游韶石,应同去鼎湖。
愁闻下竹使,海外走哀符。

93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宋·文同

史祝周坛日,人忧杞国时。
饮池无善效,頮水有遗辞。
仙伏朝三后,蕃仪集四夷。
从今河与洛,长泻凤台悲。

94 《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 宋·张浚

苍苍安可料,旧德奄重泉。
痛为黎民惜,谁扶大厦颠。
英风摩日月,正气返山川。
丙午功勋在,丰碑万口传。

95 《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 宋·张浚

十相从明主,唯公望最隆。
召周虽异迹,李郭本心同。
未遇升天药,空余济世功。
薰风歌吹咽,泪尽古城东。

96 挽诗》 明·祝枝山

少日同怀天下奇,中年出世也曾期;
朱丝竹绝桐薪韵,黄土生埋玉树枝。
生老病余吾尚在,去来今际子先知;
当时欲印槌机事,可解中宵入梦想。

97 《仁宗皇帝挽诗二首》 宋·余靖

丕承三后绩,盛烈古难陪。
纳谏书囊集,谈经殿阁开。
御弧圆月满,宸翰舞鸾回。
冠剑虽归葬,英风万祀恢。

98 《仁宗皇帝挽诗二首》 宋·余靖

四十载居尊,勤劳涤化源。
精禋敦舜孝,至治布尧言。
武尚包戈节,刑宽解纲恩。
遗弓初奉讳,雨泪遍乾坤。

99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明·方孝孺

盛德临中夏,黎民望彼苍。
少留临宇宙,未必愧成康。
宗社千年恨,山陵后世光。
神游思下土,经国意难忘。
¤

100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明·方孝孺

文华端国本,潜泽被寰区。
云绕星辰剑,春回造化炉。
变通周典礼,宽大汉规模。
厌世嗟何早,苍生泪欲枯。
¤

* 关于挽诗的诗词 描写挽诗的诗词 带有挽诗的诗词 包含挽诗的古诗词(70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