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接舌的诗词(54首)

21 《补史十忠诗·淮东制置使知杨州李公庭芝》 宋·刘壎

淮海接风尘,胡乃似铁壁。
卧护有天人,十载藉福力。
重来人未老,愁绝事如昔。
苦战孤城危,痛哭天柱拆。

22 《偈七首》 宋·释允韶

月月初一十五,处处槌钟打鼓。
若不毁谤禅道,便是呵骂佛祖。
尽道慈悲接人,毕竟无过於此。
承天鼻孔笑伊,直是未敢相许。
坐人舌头即不无,争教无舌人解语。

23 《放生慈济法门》 宋·释遵式

我比丘某甲,今为傍生类。
发佛大慈悲,忏彼六情根。
无始业障海,眼根著诸色。
耳界闻乱声,鼻染一切香。

24 《送杜靖国知连州》 宋·郑侠

杜氏世德光无前,声华行实相辉鲜。
蒉之职也在刀匕,亲举罚爵平公筵。
预之闻见合左氏,春秋大法因粲然。
诗为郡守称杜母,南阳之人今尚传。

25 《壬辰书事赠别钟淑濂张伯任》 明·冯琦

世事亦何常,惨舒递相荡。
今日非昨日,回首一惆怅。
圣人久在宥,君子始用壮。
漫同贾生哭,实恃汉文量。

26 《喜归述怀留别李于鳞王元美徐子与宗子相四子》 明·梁有誉

天地炎州外,云涛涨海边。
为儒嗟世业,结社断尘缘。
髫龀趋先子,荣枯忆往年。
时推骢马使,人避铁冠贤。

27 《两浙寄子栗家书》 明·魏观

元年正月初,运使莅江浙。
二月开衙门,上下总怡悦。
明恩隆委任,疏钝愧忝窃。
四月草寇生,民灶被残劫。

28 《送江宁彭给事赴阙》 宋·王安石

西江望士众长兼,卓荦传家在一男。
壮志异时开史牒,妙龄终日对书龛。
桂堂发策收科选,樱苑颁诗豫宴酣。
大邑援琴聊试可,小州怀绂果才堪。

29 《忆旧言怀寄江宁道卿龙图》 宋·宋祁

下蔡行差近,金陵路更东。
忉忉成念远,咄咄但书空。
恩厚容藏疾,时亨遂讳穷。
禄惭千石守,老谢一钱翁。

30 《再和答为之》 宋·黄庭坚

林君维闽英,数面成瓜葛。
邻居接杖藜,过饭厌疏粝。
读书饱工夫,论事极精核。
奋身君子场,勇若怒未泄。

31 《谪居感事》 宋·王禹偁

迁谪独熙熙,襟怀自坦夷。
孤寒明主信,清直上天知。
消息还依道,生涯只在诗。
惟尚谕山水,讵敢咏江蓠。

32 《进读唐鉴彻章谢恩唐律一首二十韵》 宋·刘克庄

勋华嗟已远,最近莫如唐。
祖禹忠于宋,云周监有商。
虽然张万目,终未立三纲。
贞观初勤恤,开元未怠荒。

33 《答李公安》 宋·王令

自古名士纷如毛,多见博带裳衣褒。
如其可学不可逮,三满夫子皆儒豪。
其文渊源尤可爱,江海驾荡相吞滔。
方吾少时未识愧,引领日望声齐高。

34 《送赠王平甫》 宋·王令

士学何漫漫,近习忘远绍。
文章多自名,谁出得高调。
子才希世珍,拔俗起孤峭。
如解万里骏,不以羁縻要。

35 《大热过散关因寄里中友人》 宋·文同

六月日正午,大暑若沸镬。
时行古关道,十步九立脚。
烟云炙尽散,树木晒欲落。
喉鼻喘不接,齿舌津屡涸。

36 《出都寄二苏》 宋·毛滂

近年好语开蹙额,廊庙主人还稷契。
诸葛亮公彙进民所怀,械必提之右乃挈。
善随类举皆可观,

37 《大明铙歌鼓吹曲十三篇》 元·杨维桢

於王气,涂之冈。
五百祀,皇陵藏。
火流乌,星流红,驾生圣人应天祥。
圣人生,六合一统天下昌。

38 《君子有所思》 明·刘基

晨上龙首山,徘徊望咸京。
交衢错万井,甲第连公卿。
鞍马相照曜,冠盖如云行。
扈从金宫归,赐酒银瓮盈。

39 《李仁甫用东坡寄王定国韵赋新罗参见贻亦复继》 宋·张栻

三韩接蓬莱,祥云护山顶。
涵濡雨露春,吞纳日月景。
美荫背幽壑,灵根发奇颖。
艰难航瀚海,包里走湖岑。

40 《诸公送行分韵得驱字》 宋·李弥逊

儒生自信一束书,持以游世触事迂。
十步倒行一步立,公家不辨私家臞。
壮无早计老更拙,宜去不去饥所驱。
春风力回俗士驾,政恐猿鹤讥逃逋。

* 关于接舌的诗词 描写接舌的诗词 带有接舌的诗词 包含接舌的古诗词(5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