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收清的诗词(1638首)

81 《咏雪于清虚堂火阁》 宋·白玉蟾

长空惨惨昼如夜,严风刮得雪片下。
寒猿傍树不敢声,江梅羞开恐易谢。
万山无限落叶愁,处处凝烟缠草舍。
枯槎冻僵不复活,飞廉截住阳春赦。

82 《清风长吟》 宋·邵雍

宇宙中和气,清泠无比方。
与时蠲疾病,为岁造丰穰。
起自青苹末,来从翠树傍。
得逢明月夜,便入故人乡。

83 《送刘长清敏》 宋·苏辙

汝州太守卧病年,亹亹犹复能清言。
平生雄辩嗟不见,风流尚有曹州存。
历下东游少相识,欢喜闻君在西邑。
旧知兄弟无凡俦,相逢一笑开颜色。

84 《忆秦娥·收灯节》 宋·刘辰翁

收灯节。
霖铃又似龟山雪。
龟山雪。
今宵清绝,今宵愁绝。
老人似少终然别。
痴痴更望春三月。
春三月。
花如人面,自羞余发。

85 《清江引用苏养直韵示王觉民》 宋·王之道

荷叶亭亭绿满塘,秋炎深得盖鸳鸯。
晚来江上西风急,收拾莲红付拒霜。
万山摇落见森樾,翠影萧萧冷梳发。
请君地作宋玉悲,来赋江楼望明月。

86 《题清芬阁》 宋·朱翌

山腰系烟帛,石齿漱滩雪。
千岁可坐致,清风在岩穴。
五季浪拍天,不覆渔翁船。
入山种美材,百世收栋椽。

87 《游清凉寺》 宋·郑獬

野思不可收,瞥若孤云生。
船头插芳草,閒踏飞花行。
春江摇夕阳,绿波鳞鳞明。
更欲待潮归,高城闻鼓声。

88 《清平乐·长红小白》 宋·李弥逊

长红小白。
何处寻梅格。
日日南山云满额。
暗老一分春色。

广平赋罢瑶香。
细□花蕊商量。
留得笔端雨露,后来收拾群芳。
二月始得此词,故于末章见意。

89 《题杨氏清福亭》 宋·冯时行

几年濒江种松竹,郁郁葱葱蔽江曲。
犹有杨侯旧子孙,更结高亭贮寒绿。
东家杀赋印铸金,西家言事腰胯玉。
一樽径醉我不知,不待招呼风月足。

90 《林复之求僧陈君举为写山谷与俞清老诗而和之》 宋·楼钥

归墨气何锐,为儒意何阑。
劝沮皆不可,更惟心所安。
何必收澄观,强欲加巾冠。
余看饮光衣,以次传阿难。

91 《和清明前即事三首》 宋·廖行之

漫山百卉效奇珍,万喜原头雀舌新。
不待清明改泉火,撷芳收取最先春。

92 《赣丞陈择之官满归清江追饯珠林》 宋·赵蕃

经行此地几维舟,我亦飘零苦倦游。
旱久未教梅破腊,霜迟留得划含秋。
离怀不似残年促,细雨何如骤雪收。
底事令人重分首,自兹出处恐殊谋。

93 《吕居仁瞻仰收召二帖赞》 宋·岳珂

吕氏一门,我朝韦平。
衣冠既南,孰为典型。
猗欤北扉,翰墨腾英。
难进之风,蔼于心声。

94 《卜算子·苕霅水能清》 宋·吴潜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
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
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
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95 《次韵天台陈榆收》 宋·陈著

世态自浮轻,犹存冷处盟。
功名随泡影,道义要权衡。
打破片云隔,来分半日清。
且须谋稳事,未问把天擎。

96 《题王氏琴清堂》 宋·马廷鸾

孤桐缺月风露秋,夜虫催织寒飕飕。
拂床文字翻叶叶,古心埋没从何求。
客来洗予筝笛耳,清圜琅然散百忧。
南窗无弦鼓愈淡,焦尾有桐弃不收。

97 《丁亥清明和昭德侄孙韵》 宋·何梦桂

风吹苦栋结经寒,乾石青精屋半间。
泼火雨收春树绿,踏青人出画帘閒。
红颜白发悲欢事,旧日新年梦觉关。
满地落花啼鸟急,天涯游子几时还。

98 《黄西有以清江李侯书来袁见招不果就既去西有》 宋·赵文

地僻谷自淳,此世有羲轩。
行携二三子,读书秋树根。
不拟山水窟,忽枉君侯轓。
携持贵人意,仆口不惮烦。

99 《清平乐 登北山阁》 元·许有壬

锺山高处。
又结层楼住。
山自苍苍江自去。
万景一时收聚。
平生湖海诗豪。
更倾五斗香醪。
不信人间好句,不教驱入霜毫。

100 《清平乐 登北山阁》 元·许有壬

锺山高处。
又结层楼住。
山自苍苍江自去。
万景一时收聚。
平生湖海诗豪。
更倾五斗香醪。
不信人间好句,不教驱入霜毫。

* 关于收清的诗词 描写收清的诗词 带有收清的诗词 包含收清的古诗词(163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