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梵声的诗词(177首)

101 《送高忏首还越》 明·南洲法师

昔我来吴今五年,青山目断东南天。
越音未改吴音熟,每见乡僧一惘然。
上人何来亦潇洒,才打乡谈便能解。
观光上国及期还,听讲长干前月罢。

102 《题钟山新寺后三日钦蒙圣制和章感遇之余谨再》 明·蒲庵禅师

莲花塔户镜容开,设利流光月满台。
江吼鼍声东海去,地蟠龙势北山来。
云中梵呗和仙乐,天上香盂送佛斋。
盛世只今隆外护,匡宗须藉仲灵才。
¤

103 《礼观音大士二首和湘灵》 明·沈天孙

天冠璎珞现重重,风送潮声入梵钟。
但愿人心如水月,何愁不得睹金容。

104 《寄北觉隆上人》 明·石珝

水北多僧寺,生公院最幽。
地高平受月,林密静宜秋。
梵语中天应,钟声下界浮。
文园多病客,回首欲淹留。

105 《春日怀金陵旧游六首》 明·王懋明

匹马依丛薄,曾因访化城。
松深藏梵响,谷杳蕴秋声。
画壁巢禽污,萝扉倚树成。
老僧招引处,犹记说无生。
¤

106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 唐·白居易

冒宠已三迁,归朝始二年。
囊中贮余俸,园外买闲田。
狐兔同三径,蒿莱共一壥。
新园聊铲秽,旧屋且扶颠。

107 《游净居寺(并叙)》 宋·苏轼

净居寺,在光山县南四十里大苏山之南、小苏山之北。
寺僧居仁为余言:齐天保中,僧思惠过此,见父老问其姓,曰苏氏,又得二山名。
乃叹曰:吾师告我,遇三苏则住。
遂留结庵。

108 《再次喜雨诗韵,以表随车之应》 宋·范成大

仙篆驱龙效水灵,佛螺吹梵演云经。
何烦础汗生蒸润,便借炉薰作晦冥。
一念故应周法界,万神元不隔明庭。
昌时圭璧形声应,不似周时莫我听。

109 《岁旱,邑人祷第五罗汉得雨,乐先生有诗,次》 宋·范成大

海山之湫龙所宫,溅瀑下赴声琤琮。
碧*大士何许主?爱此匹练飞冥蒙。
偶然宴坐百千劫,神力悲愿俱无穷。
向来火云挟日走,沙煎日烂千山童。

110 《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 宋·秦观

薄伽梵相含空虚,化人分段同璠璵。
尔来示灭二千岁,真骨万里传中区。
钱塘有尼号法照,得自禁掖藏金铺。
欲因此胜高构阁,假设象似开群愚。

111 《野兴》 宋·陆游

山豁逢孤寺,林穷渡小沟。
松声乱僧梵,雨点杂鱼游。
皁纛三军帅,金章万户侯。
人生各有愿,未肯换肩舟。

112 《庚戍正月三,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宋·杨万里

上竺诸峰深复深,一重一掩翠云衿。
只言人迹无来路,动地锺声与梵音。

113 《读梁武帝事》 宋·杨万里

眼见台城作劫灰,一声荷荷可怜哉。
梵王岂是无甘露,不为君王致蜜来。

114 《破幌》 宋·张耒

破幌一点白,卧知千里明。
低窗通雪气,乔木尚风声。
传警军城静,鸣钟梵刹清。
高眠寻断梦,邻树已乌惊。

115 《书初凉夜至将晓:{灵寿寺作}》 宋·张耒

秋房灯火清,人语久已寂。
城远不闻更,警柝鸣未息。
横参已入地,斗柄当天直。
乃知三更中,市廛已寂历。

116 《定力院七叶木》 宋·欧阳修

伊洛多佳木,沙罗旧得名。
常於佛家见,宜在月宫生。
扣砌阴铺静,虚堂子落声。
夜风疑雨过,朝露炫霞明。
车马王都盛,楼台梵宇闳。
惟应静者乐,时听野禽鸣。

117 《龙门泛舟晚向香山》 宋·欧阳修

暂解尘中绂,来寻物外游。
搴兰流水曲,弄桂倚山幽。
波影岩前绿,滩声石上流。
忘机下鸥鸟,至乐翫游鯈。
梵响云间出,残阳树杪收。
溪穷兴不尽,系榜且淹留。

118 《万法归一歌》 宋·白玉蟾

金丹大蘂妙无穷,一点丹头内外红。
真汞真铅才入手,片时伏虎活擒龙。
黄公聘入丁公舍,巽位吹嘘九转功。
十月胎圆坎离外,紫云飞出玉炉空。

119 《题清胜轩壁》 宋·白玉蟾

奇花两朵香一炉,片心无事便清虚。
壁头有琴床有剑,浩歌梵曲声虚徐。
物外志趣本不俗,山轩清胜万事足。
自劝之酒三两杯,无争之棋三两局。

120 《奉和同泰寺浮图诗》 南北朝·庾信

岧岧凌太清。
照殿比东京。
长影临双阙。
高层出九城。

* 关于梵声的诗词 描写梵声的诗词 带有梵声的诗词 包含梵声的古诗词(17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