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家的诗词(485首)

61 《次和焦治中云洞纪游十四韵》 宋·戴表元

是身虚空中,如云本无有。
游行又其寄,纵乐安得久。
嵌岩大磈质,鑱削奇鬼手。
栋宇起何年,名称出谁口。

62 《治圃杂书二十首》 宋·方回

山甑饙籼米,春瓶炙草茶。
无能赓喜起,自爱押车斜。
老不贪仙药,贫犹种好花。
人间十万户,难得一诗家。

63 《治圃杂书二十首》 宋·方回

径捷人踪杂,墙颓地界斜。
织篱呼野老,烹茗谕邻家。
旧穴通羊豕,新畦隔芋瓜。
尚当分汝果,幸勿窃予花。

64 《治圃杂书二十首》 宋·方回

芍药抽红锐,荼醾缒绿长。
几家蚕落纸,比屋燕分梁。
谷雨深春近,茶烟永日香。
诗成懒磨墨,拄杖画苔墙。

65 《富阳田家》 宋·方回

自从丧乱来,懒复治生事。
行行过田家,因之动幽意。
早稻青已黄,晚稻亦垂穗。
霅霅割稻声,自与割草异。

66 《寄平江王元俞治中并呈孟君复总管》 宋·方回

两玉人俱出相家,一时顿有富才华。
登楼赋咏追王粲,落帽风流致孟嘉。
未肯一茎生白发,相逢九日醉黄花。
苏台欲往何由得,独立吴山眺晚霞。

67 《送程桂轩子方还罗治先墓》 宋·方回

周宣中兴常武雅,程伯休父为司马。
其先重黎掌天地,此佐尹氏征伐者。
颜曾思复有七篇,孰云轲死道不传。
洛中二程忽突起,乃有明道与伊川。

68 《呈吴门王治中元俞都中参政伯大孙先人同榜》 宋·方回

君家两参预,汉代韦平民。
留耕而耕存,惟有是以似。
乃祖忠文公,补天扶国是。
乃父敬愍侯,浮海将使指。

69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元丰戊午夏予尹京治陈》 宋·苏颂

罢尹一年重置对,去家千里涉寒温。
青云交友难倾盖,白发慈亲正倚门。
日断濠梁横涕泗,梦回京口役形魂。
宽恩若未投诸裔,好奉安舆葺故园。

70 《元佑癸酉秋九月蒙恩补郡维扬十一月到治莅事》 宋·苏颂

维扬禹九州,淮南唐四镇。
地据江海冲,星占楚吴分。
五季剧荒扰,我朝夷僭闰。
督府时称雄,守帅选常遴。

71 《相和歌辞·燕歌行》 唐·贾至

国之重镇惟幽都,东威九夷制北胡。
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前临滹沱后沮水,崇山沃野亘千里。

72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唐·杜甫

忽忽峡中睡,悲风方一醒。
西来有好鸟,为我下青冥。
羽毛净白雪,惨澹飞云汀。
既蒙主人顾,举翮唳孤亭。

哲理励志

73 《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 唐·杜甫

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
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
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
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

74 《燕歌行》 唐·贾至

国之重镇惟幽都,东威九夷北制胡。
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前临滹沱后易水,崇山沃野亘千里。

75 《南野》 唐·戴叔伦

治田长山下,引流坦溪曲。
东山有遗茔,南野起新筑。
家世素业儒,子孙鄙食禄。
披云朝出耕,带月夜归读。

76 《调张籍》 唐·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论诗

77 《送张道士》 唐·韩愈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
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
开口论利害,剑锋白差差。

78 《济源春》 唐·孟郊

太行横偃脊,百里芳崔巍。
济滨花异颜,枋口云如裁。
新画彩色湿,上界光影来。
深红缕草木,浅碧珩溯洄。

79 《立德新居》 唐·孟郊

立德何亭亭,西南耸高隅。
阳崖泄春意,井圃留冬芜。
胜引即纡道,幽行岂通衢。
碧峰远相揖,清思谁言孤。

80 《祭退之》 唐·张籍

呜呼吏部公,其道诚巍昂。
生为大贤姿,天使光我唐。
德义动鬼神,鉴用不可详。
独得雄直气,发为古文章。

* 关于治家的诗词 描写治家的诗词 带有治家的诗词 包含治家的古诗词(48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