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泉路客的诗词(344首)

141 《上二溪山》 宋·张嵲

积雨连日夜,敢谓今旦晴。
绿彩泛林端,爱此朝景明。
晨炊肃徒驭,结束方上征。
千岩屹穹隆,万壑临峥嵘。

142 《晚行阁道自对溪趋小柏宿》 宋·张嵲

高峰犹返照,绝壑已先晦。
苍波去不穷,青崖俨相对。
山回路欲断,溪豁双流汇。
阁道自委蛇,林影常澹{左氵右颓}。

143 《次韵蒋颖叔同游南屏见惠长篇》 宋·苏颂

青山横莽苍,万石出南麓。
古刹表耆阇,高声耸群玉。
居惟择冈峦,近靡数松竹。
郡郭路非遥,游人舂不宿。

144 《赠向扬州》 宋·王洋

耐官丞相千载人,传家爱国不爱身。
儿孙当使风流在,已许绝代夸殊伦。
其间淮上礼节帅,气象直出追芳尘。
未论十世数眷属,况是云幕椒房亲。

145 《过渠江渡》 宋·袁说友

櫂歌江峡三月程,颇厌风涛困征橹。
驱车山路两旬浃,又觉崎岖萃劳苦。
甘溪岭下冉村路,一道渠江拆山坞。
风平雨细无皱面,浥浥寒漪清客暑。

146 《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 唐·刘长卿

东林问逋客,何处栖幽偏。
满腹万馀卷,息机三十年。
志图良已久,鬓发空苍然。
调啸寄疏旷,形骸如弃捐。

咏物柳树

147 《夜宴洛阳程九主簿宅送杨三山人往天台寻智者禅师隐居》 唐·刘长卿

东林问逋客,何处栖幽偏。
满腹万馀卷,息机三十年。
志图良已久,鬓发空苍然。
调啸寄疏旷,形骸如弃捐。

148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唐·韩翃

时辈已争先,吾兄未著鞭。
空嗟镊须日,犹是屈腰年。
不以殊方远,仍论水地偏。
襄橙随客路,汉竹引归船。

149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唐·李商隐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纵然膺使命,何以奉徽音。
投刺虽伤晚,酬恩岂在今。
迎来新琐闼,从到碧瑶岑。

150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 唐·陆龟蒙

栉发凉天曙,含毫故国情。
归心一夜极,病体九秋轻。
忽起襜褕咏,因悲络纬鸣。
逢山即堪隐,何路可图荣。

151 《蒙求》 唐·李瀚2

王戎简要,裴楷清通。
孔明卧龙,吕望非熊。
杨震关西,
丁宽易东。

152 《题东老庵》 宋·史功举

弁山凝翠碧横天,霅水开鉴流清泉。
隐君东老志高洁,一庵结在青山边。
平生倒屣爱佳客,买书不惜倾囊钱。
秋负八月酒初熟,邂逅有客来翩跹。

153 《郝琰公墓下作》 明·曹臣

郝之玺,今已矣。
忆君弃我已三年,一棺裹骨黄泉里。
我欲呼君君不起,惨柏悲松声聃耳。
几茎瘦草不成丛,是我频来泪浇死。

154 《吴兴唐子华画云山小景图》 明·宋讷

君不见夏圭昔写渔村春雾时,江山半入无声诗。
又不见马麟昔作关山秋色图,千里风烟来座隅。
夏圭马麟去已远,一入九原呼不返。
祇今画者乱如麻,吴兴近数唐子华。

155 《寄题玉山诗一百韵》 明·张仲举

治理逢熙运,钦明仰圣皇。
至仁侔覆载,上德配轩唐。
大业勤弘济,元臣协赞襄。
贤科收俊造,庭实粲珪璋。

156 《娄东述怀寄示龙门上人玉山居士》 明·邾经

寂寞娄东寺,经过岁暮时。
后凋霜柏古,乱点石苔滋。
方外尊吾友,龙门得老琦。
十年今几遇,早岁故相知。

157 《福昌书事言怀一百韵上运判唐通直》 宋·张耒

战国韩余壤,王畿汉旧京。
南围山峙秀,东泛洛浮清。
女几荒遗庙,宜阳认故城。
千秋迷佩玦,百战有榛荆。

158 《奉和王世弼寄上七兄先生用其韵》 宋·黄庭坚

宫槐弄黄黄,莲叶绿婉婉。
时同二三友,竹轩凉夏晚。
驾言都城南,以望征车返。
何知苦淹回,及此秋景短。

159 《书隐静寺壁》 宋·陈造

篮舆初半涂,飞雨欲无路。
到山臂屈伸,赫日照窗户。
山灵太孤介,深厌俗尘污。
雨似难客来,晴似推客去。

160 《五松寺》 宋·李弥逊

秋风吹客衣,去路倚天碧。
跻攀一何苦,政坐受山癖。
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昙宅。
至今梧竹阴,列屋棲禅寂。

* 关于泉路客的诗词 描写泉路客的诗词 带有泉路客的诗词 包含泉路客的古诗词(34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