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注露的诗词(174首)

81 《浣溪沙》 宋·陈亮

小雨翻花落画檐。
栏堂香注酒重添。
花枝能语出朱帘。
缓步金莲移小小,持杯玉笋露纤纤。
此时谁不醉厌厌。

82 《九日南山》 宋·万某

南山何峨峨,群峰秀色聚。
朝晖与夕霭,无□□去住。
徘徊九折险,萦曲一川注。
悬岩置屋少,□穴亦可度。

83 《风入松 题石坛道士焚香》 元·沈禧

暮云收尽紫霄宽。
灏气袭衣冠。
清泉白石长为伍,松头露、冷滴方坛。
此际千林影断,于时万籁声乾。

84 《风入松 题石坛道士焚香》 元·沈禧

暮云收尽紫霄宽。
灏气袭衣冠。
清泉白石长为伍,松头露、冷滴方坛。
此际千林影断,于时万籁声乾。

85 《摸鱼儿 次韵谢张古愚》 元·程文海

又山亭、一番春老,归迟黄鹤何许。
殷勤天上乘槎客,还记渚鸥沙鹭。
憔悴处。
奈青镜难藏,一一都呈露。

86 《送馆主朝宪使之淮西四十韵》 明·张以宁

宇宙开昌运,山川产荩臣。
周邦多士贵,鲁国一儒真。
江海襟无际,风雷笔有神。
渊涵珠皎洁,山立玉嶙峋。

87 《偈三首》 宋·释卿

蓬莱突兀无遮护,铁壁银山无入处。
有时关棙一时开,放出毒蛇当大路。
参禅人,早回顾,莫待临时生怕怖。
荆棘林中暗坐时,百尺竿头须进步。

88 《送僧入三峰》 宋·释仲皎

上人瞿昙裔,律身玉无瑕。
力究毗尼论,注汪海无涯。
振锡复何许,三峰隐苍霞。
堂上大道师,灵芝发根芽。
相见涌法施,冬冬鼓声挝。
上人从之游,勿惮岁月遐。
坐待霜露熟,香风散天葩。

89 《泛汝联句》 宋·孙永

平居厌城郭,具舟泛清汝。
蓝光一水远,铁色两岩古。
日华动中流,沙纹乱前渚。
湍鸣达公桥,草绿襄王墓。

90 《成都书事百韵》 宋·薛田

混茫丕变造西阡,物象熙熙被一川。
易觉锦城销白日,难歌蜀道上青天。
云敷牧野耕桑雨,柳拂旗亭市井烟。
院锁玉溪留好景,坊题金马促繁弦。

91 《石堂歌》 宋·元在庵主

吾斲石堂无变怪,土缶瓦鼓闲游戏。
一钁相随万事空,十二时中空捉击。
牢捉击,不在三閒前后际。
拍将两手笑呵呵,这个消息不容易。

92 《送杜靖国知连州》 宋·郑侠

杜氏世德光无前,声华行实相辉鲜。
蒉之职也在刀匕,亲举罚爵平公筵。
预之闻见合左氏,春秋大法因粲然。
诗为郡守称杜母,南阳之人今尚传。

93 《次张子京游天王湖作》 宋·郑侠

湖上迟迟不忍还,谈玄清彻几重关。
旋岚野马皆归静,逝鸟潜鱼各自间。
坠果露巢秋后树,淡烟斜日晚来山。
吟情到此何终极,注目红云紫雾间。

94 《春日述怀寄汤义仍四十韵》 明·邓渼

汉域春阴尽,苍山旅病淹。
梯航三面入,风壤百夷兼。
五尺秦通道,单车即瘴炎。
投荒虚绣斧,览胜引彤幨。

95 《高阳行》 明·屠应埈

君不见高阳酒徒气若虹,酒酣仗剑谒沛公。
褒衣侧注反遭骂,竖儒瞋目称而翁。
军门拾谒使者入,麾矛雪足来趋风。
儒冠自昔为人下,豪士累累走中野。

96 《题饶孟持所藏赵希远画渚宫图》 明·危进

罨画栏围响屟廊,流苏帐幔郁金堂。
玉龙剩注千钟酒,金鸭浓熏百和香。
院宇鸣秋霜叶赤,轩窗破晓露花黄。
旧时行乐今看画,烟月芦汀雁几行。

97 《五月七日先皇帝忌辰次涯翁先生诗韵》 明·杨一清

白头攀望鼎湖弓,犹忆含香侍从同。
周咏恩深余《湛露》,虞弦响绝更薰风。
伤心遗诏龙沙外,注目宸容豹尾中。
六载归朝无寸补,轻车空踏软尘红。

98 《寄周安孺茶》 宋·苏轼

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
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名従姬旦始,渐播桐君录。
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

99 《七月五日二首》 宋·苏轼

避谤诗寻医,畏病酒入务。
萧条北窗下,长日谁与度。
今年苦炎热,草木困薰煮。
况我早衰人,幽居气如缕。

100 《和陶归去来兮辞》 宋·苏轼

归去来兮,吾方南迁安得归。
卧江海之澒洞,吊鼓角之凄悲。
迹泥蟠而愈深,时电往而莫追。
怀西南之归路,梦良是而觉非。

* 关于注露的诗词 描写注露的诗词 带有注露的诗词 包含注露的古诗词(17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