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照临的诗词(1179首)

681 《木皮散人鼓词》 清·贾凫西

释闷怀,破岑寂,只照着热闹处说来。
十字街坊,几下捶皮千古快;
八仙桌上,一声醒木万人惊。
凿破混沌作两间,

682 《莲谷对月》 唐·王易

山空寂无言,流泉间琴筑。
伊谁惬素心,推此一轮玉。
小坐石如冰,一雨树初沐。
清光万古新,为乐此肖独。

683 《沔阳秩满北上汉水舟中感旧书怀却寄污郡诸寮》 明·李濂

我本山海姿,躬耕嵩少阳。
八岁学籀篆,十岁《急就章》。
孺小不知难,欲升钟索堂。
波磔竟无成,临池心内伤。

684 《重修圣济院》 宋·陈有声

蒙泉距宜春,相去百余里。
有僧来问余,借问何姓氏。
乃余昔所敬,见之蹙然喜。
叙余语未既,省记到山始。

685 《澄心轩》 宋·丁天锡

高馆含秋溪水平,白云一榻临空清。
云影天光入怀抱,玉楼银阙无人行。
滔滔活水源头落,却笑奔流争万壑。
雪照梅檐坐月明,露泻荷盘见鱼躍。
长安车马多富儿,汗流浃背尘满衣。
谁识君心有真乐,沙头白鸟犹忘机。

686 《哀吕东莱》 宋·巩丰

呜呼吕夫子,天姿素颙昂。
文献绍家学,刻意稽虞唐。
看书如月,洞照所未详。
云雾养豹质,彝尊瑑龙章。

687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 宋·郭昭符

白帝呼龙驾云旌,西上金天调玉烛。
九嶷耸黛凝不干,二水飞蓝健相续。
紫黄诏换鱼须竹,皂盖朱衫来作牧。
波神一夜收风湍,列缺先秋静林麓。

688 《别方岩》 宋·胡则

寓居峰顶寺,不觉度炎天。
山叟频为约,林僧每出禅。
虚怀思往事,宴坐息诸缘。
照像龛镫暗,通宵磬韵传。

689 《梅》 宋·晃冲之

素月清溪上,临风不自胜。
影寒垂积雪,枝薄带春冰。
香近行犹远,人来折未曾。
江山正萧瑟,玉色照松藤。

690 《初行山》 宋·晃咏之

霭霭初蒸云,落落欲坠石。
山深多晚花,照水自红碧。
渔艇入烟小,松竹凌烟直。
西风漾碧波,扁舟恣崎侧。

691 《送林以乘赴任江西佥宪》 明·蒋山卿

先帝昔巡幸,小臣同上书。
事危攀折槛,情切止乘舆。
未得陈丹悃,空令伏玉除。
天心那可问,皇怒竟何如。

692 《寄江西魏按察》 宋·李思衍

双气光收紫气沈,六丝辔动使华临。
寒生柏府风霜面,清照梅花玉雪心。
一道秋江澄浊浪,千崖晓色破顽阴。
水天霞鹜吟情逸,只恐商家要作霖。

693 《重建羊太傅祠和王原叔句》 宋·李宗易

叔子祠荒岁已深,异时贤守重登临。
岘山岑寂瞻风概,汉水灵长想德音。
奉诏始闻新缔茸,有知那复叹湮沈。
又刊翠琰留南夏,先后功名照古今。

694 《次韵》 宋·廉布

当年对元夕,载酒向淮湾。
宝瑟荣珠袖,青藜照玉山。
蛮村当此夜,璧月独临关。
尚忆追游胜,萧萧双鬓斑。

695 《九日同出真珠园再用前韵》 宋·林光宗

来自清源葛已覃,君王问猎我犹堪。
百年耆旧如重见,九日登临得综谈。
才子不知汾水上,仙人长在大江南。
明珠夜照应无数,要是层波更好探。

696 《碧涧书堂》 宋·林梦英

临川遇邹君,示我铜陵辨。
相邀游其间,百闻须一践。
自从双耳聋,已办两足茧。
武夷乃招隐,仙都辄策蹇。

697 《鉴轩》 宋·刘大纲

一泓清澈底,明可烛须眉。
漾月摇金影,涵风皱绿漪。
台高悬宝鉴,水定照摩尼。
宴坐宜临赋,难忘此段奇。

698 《检书》 宋·刘奉世

郎日照疏棂,临风事幽讨。
药栏红欲翻,苔砌绿初扫。
谁令墨王仙,肯使鱼子老。
悠悠天禄阁,世世以为宝。

699 《无为县斋古梅》 宋·刘用行

疏疏密密卧檐牙,古县清贫有此花。
彭泽菊松无酝藉,河阳桃李太铅华。
临池照影成双好,与雪争辉自一家。
消得抱琴鸣膝上,夜深燃烛对琼葩。

700 《秋霜阁》 宋·刘拯

翰林诗笔振千古,珊瑚照夜横雕梁。
高文胜地占江左,我来戴胜初降桑。
雨师愤郁欲倾注,气蒸柱礎如迸浆。
清风执热逝可濯,定知五月飞秋霜。

* 关于照临的诗词 描写照临的诗词 带有照临的诗词 包含照临的古诗词(117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