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目卧的诗词(376首)

101 《一萼红》 宋·姜夔

橘幽篁,一径深曲。
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
著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
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

辞赋精选状物写人寓理

102 《松江哨遍》 宋·刘学箕

归帆征棹,相望于黄芦烟草之际。
去来乎桥之左右者,若非人世,极画工之巧所莫能形容。
每来维舟,未尝即去,徜徉延伫,意尽然后行。
至欲作数语以状风景胜概,辞不意逮,笔随句阁,良可慨叹。

103 《水龙吟(乘雪登仲宣楼,和前韵)》 宋·李曾伯

玉龙飞下残鳞,千岩万壑皆填委。
乾坤一色,不知身隔,蓬莱几里。
疑是瑶英,盛开元圃,被风敲碎。
倚危楼极目,长江渺处,浑错认、沙鸥起。

104 《水龙吟(和吴宪韵,且坚郁孤同游之约)》 宋·李公昴

驿飞稳驾高秋,迎人满目清新景。
秋还有色,芙容照水,晨妆对镜。
雪卷寒芦,字横过雁,渡浮孤艇。
是骚人行处,腔风调月,香满袖、过梅岭。

105 《念奴娇(寿洪云岩)》 宋·牟巘

山之天目,蔚岧山尧、第一最佳泉石。
见说老龙高卧处,正拥深深寒碧。
独D335云扉,人思霖雨,未许无心出。
苍崖赤子,而今谁为苏息。

106 《酹江月(和辛稼轩金陵赏心亭)》 宋·王奕

英雄老矣,对江山、莫遗泪珠成斛。
一D64E西风休掩面,白浪黄尘迷目。
凤去台空,鹭飞洲冷,几度斜阳木。
欲书往事,南山应恨无竹。

107 《酹江月(和辛稼轩金陵赏心亭)》 宋·王奕

英雄老矣,对江山、莫遗泪珠成斛。
一D64E西风休掩面,白浪黄尘迷目。
凤去台空,鹭飞洲冷,几度斜阳木。
欲书往事,南山应恨无竹。

宋词精选写景悼亡女子

108 《忆旧游·登蓬莱阁》 宋·张炎

问蓬莱何处,风月依然,万里江清。
休说神仙事,便神仙纵有,即是闲人。
笑我几番醒醉,石磴扫松阴。
任狂客难招,采芳难赠,且自微吟。

思国凭吊抒怀感慨

109 《木兰花慢(书邓牧心东游诗卷后)》 宋·张炎

采芳洲薜荔,流水外、白鸥前。
度万壑千岩,晴岚暖翠,心目娟娟。
山川。
自今自古,怕依然。

110 《念奴娇(和人)》 宋·葛郯

冯夷微怒,被鲛人水府,织成绡縠。
何处飞来双白鹭,点破一溪寒玉。
岸柳烟迷,海棠酒困,赢得春眠足。
凭栏搔首,为谁消遣愁目。

111 《念奴娇(和人)》 宋·葛郯

阳关西路,看垂杨客舍,嫩浮波縠。
宝马嘶风人渐远,隐隐歌声戛玉。
踏遍春山,归来高卧,笑濯沧浪足。
孤鸿天际,断霞摇曳心目。

112 《念奴娇(和人)》 宋·葛郯

冯夷微怒,被鲛人水府,织成绡縠。
何处飞来双白鹭,点破一溪寒玉。
岸柳烟迷,海棠酒困,赢得春眠足。
凭栏搔首,为谁消遣愁目。

113 《念奴娇(和人)》 宋·葛郯

阳关西路,看垂杨客舍,嫩浮波縠。
宝马嘶风人渐远,隐隐歌声戛玉。
踏遍春山,归来高卧,笑濯沧浪足。
孤鸿天际,断霞摇曳心目。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婉约写人少年抒怀愁苦

114 《括水调歌》 宋·林正大

庐山几千仞,屹立并长江。
杨澜左里,洪涛巨浪日春撞。
风止雪消冰净,相与泊舟登岸,攀磴望空谾。
岩壑响松桧,巨石激流淙。

祈祷忧国忧民

115 《选冠子》 宋·杨太尉

碧眼连车,黄头间座,望断故人何处。
当时胜丽,旧是繁华,都变虏言胡语。
万里衔冤,几年埋恨,仔细向谁分诉。
对南风凝眸,眺神旌、触目泪流如雨。

116 《绮怀十六首》 清·黄景仁

楚楚腰肢掌上轻,得人怜处最分明。
千围步障难藏艳,百合葳蕤不锁情。
朱鸟窗前眉欲语,紫姑乩畔目将成。
玉钩初放钗初堕,第一销魂是此声。

古诗三百首爱国壮志

117 《苏武传(节选)》 两汉·班固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高中文言文传记赞美写人

118 《治安策》 两汉·贾谊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一令臣得熟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射猎之娱,与安危之机孰急?使为治劳智虑,苦身体,乏钟鼓之乐,勿为可也。

古文观止策略公文

119 《钴鉧潭西小丘记》 唐·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古文观止山水游记咏物寓人抒愤

120 《尊经阁记》 明·王守仁

经,常道也。
其在于天,谓之命;其赋于人,谓之性。
其主于身,谓之心。
心也,性也,命也,一也。

古文观止哲学理论

* 关于目卧的诗词 描写目卧的诗词 带有目卧的诗词 包含目卧的古诗词(37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