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净的诗词(583首)

61 《栾提举妻石氏挽词》 宋·张耒

和敬承夫顺,勤劬教子贤。
平生积净业,仓卒叹无年。
孤剑留耿介,九雏谁抚怜。
尘埃旧脂泽,春草掩新阡。

62 《寄题与州晁都官沼沼上唐朝郑都官有诗刻石》 宋·司马光

名郎游胜地,心迹继风流。
昔为题诗著,今因好事修。
四山相照映,五马屡淹留。
相见波光净,依然一片秋。

63 《有赠余以端溪绿石枕与蕲州竹簟皆佳物也余既》 宋·欧阳修

端溪琢出缺月样,蕲州织成双水纹。
呼儿置枕展方簟,赤日正午天无云。
黄琉璃光绿玉润,莹净冷滑无埃尘。
忆昨开封暂陈力,屡乞残骸避烦剧。

64 《紫石屏歌》 宋·欧阳修

月从海底来,行上天东南。
正当天中时,下照千丈潭。
潭心无风不动,倒影射入紫石岩。
月光水洁石莹净,感此阴魄来中潜。

65 《晓发石门渡湍水道中》 元·元好问

疏星淡秋明,阴霞绚朝映。
积雨成坐愁,晨光动幽兴。
石门归驭引,湍浦渔舠并。
旷荡万景新,归藏四山静。

66 《和持国石藓》 宋·梅尧臣

石根云常蒸,老藓密於毯。
湿翠连涧阴,净绿绕岩坎。
不异泉上芹,丰茸犹可擥。
安知山中客,远寄趣已淡。

67 《寒林石屏》 宋·王令

虢山之远数千里,虢石之重难将持。
舟车虢来每苦重,釜盎尚弃不肯携。
苟非世尚且奇怪,孰肯甚远载以来。
何况虢人自珍秘,得一不换千琼瑰。

68 《程吉老抚干以英石见遗层叠可爱报之以此》 宋·曾几

几净窗明丈室间,炷香危坐不开关。
如何密密深深地,忽有层层叠叠山。
珍重故人初入手,携持使我得怡颜。
从今石友常相对,世上交游费往还。

69 《石菖蒲》 宋·曾几

窗明几净室空虚,尽道幽人一事无。
莫道幽人无一事,汲泉承露养菖蒲。

70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竹轩》 宋·文同

铁石枝梢劲,冰霜节目圆。
净摇风苒苒,闲映月娟娟。

71 《清虚堂六言为净梵僧作》 宋·洪咨夔

石涧寒泉霜晓,竹岗霁月凉秋。
一炷铜炉柏子,老禅破衲蒙头。

72 《李山英以疾归田客有言山英移书石守道者因摭》 宋·蔡襄

吾友守道气刚劲,丑邪扶直出天性。
意高身贱无所发,胸中事事先后併。
襄尝畏其大勇果,愿以中直为得正。
忽闻鲁士李山英,移书告之要力行。

73 《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 宋·苏辙

四方清净居,多被僧所占。
既无世俗营,百事得丰赡。
家居每纷薄,奉养出寒欠。
昔年旅东都,局促吁已厌。

74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并叙〉》 宋·苏辙

荥阳大海院高齐石像二,高不数寸,而姿制甚妙。
唐高祖为郑州刺史,太宗方幼而病甚,祷之即愈。
因各为一碑,刻弥勒佛,且记其事,至今皆在。
元祐二年九月,祭告永裕陵,过而观焉,作小诗以授院僧。

75 《荥阳唐高祖太宗石刻像》 宋·苏辙

谁言肤寸像,胜力妙人天。
欲疗众生病,阴扶济世贤。
身微须覆护,眼净照几先。
岂为成功报,犹应历劫缘。

76 《游净因院寄琏禅师》 宋·苏辙

岁月潜消日里冰,依然来见佛堂灯。
此身已自非前我,问法何妨似旧僧。
洒面飞泉时点点,压池苍石尚层层。
遥知近爱金山好,江水煎茶日几升。

77 《和子瞻自净土步至功臣寺》 宋·苏辙

山平村坞连,野寺钟相答。
晚阴生林莽,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78 《自国清寺至石桥》 宋·韩元吉

出郭天气阴,驱车日亭午。
漫漫山中云,犹作衣上雨。
仙山八百里,胜概随步武。
稽首金地尊,栖心玉京侣。

79 《次韵沈驹甫观石井》 宋·韩元吉

湖里驾鹅亦洞天,最奇山下石坳泉。
一泓自觉寒光净,六月都无暑气煎。
清似锡峰藏雨露,迥如篁岭閟风烟。
壁端旧乏骚人句,从此须君妙墨传。

80 《旧在杭时为冷起敬赋泉石歌乱后失之今起敬为》 明·刘基

君不见吴山削成三百尺,上有流泉发苍石。
冷卿以之调七弦,龙出太阴风动天。
初闻涓涓响林莽,悄若玄宵鬼神语。
玲然穿崖达幽谷,竽籁飕飕振乔木。

* 关于石净的诗词 描写石净的诗词 带有石净的诗词 包含石净的古诗词(58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