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磬声的诗词(340首)

101 《南山寺潇洒阁呈川无竭二首》 宋·方回

每从水际上山巅,历磴攀梯欲到天。
北岱南嵩前后阁,东吴西楚去来船。
诗牌字没先朝藓,梵磬声飘下界烟。
□□登临定分首,不知重会是何年。

102 《斯岩庵》 宋·顾逢

舣棹水之涯,重来访可师。
磬声连古寺,僧语隔疏篱。
果熟时抛地,花繁欲堕枝。
三年前到此,不记旧题诗。

103 《赠大禅寺昉上人》 宋·黄庚

佛屋参差傍水涯,天然富贵属僧家。
油幢碧立当轩竹,步障红围绕槛花。
隐隐磬声春书永,停停塔影夕阳斜。
白头道者留连客,自汲山泉煮石茶。

104 《唐秘书省书目石刻》 宋·李复

蓬莱高阁凌浮云,天上图书奎壁明。
荣河温洛龟龙呈,鲁壁汲冢科半行。
森罗万目分纬经,大官供烹集群英。
鲁鱼亥豕校雠精,垂签甲乙刻坚珉。

105 《送僧归静林精舍》 宋·释文珦

天竺山中秋讲散,露蛩烟雁动乡情。
五株松下梁朝寺,归听罗浮古磬声

106 《赋独山》 宋·释行海

一峰突兀上虚空,石怪藤幽树树风。
四面白云人不见,磬声如在有无中。

107 《鲁直上东坡古风坡和之因次其韵》 宋·张九成

浮筠云海上,时作钟磬声
政似月中桂,不比首阳苓。
蓬莱日月长,顷刻已千龄。
群仙集其下,谈笑得长生。
回首看尘世,秋瓜易落蔕。
青鸾何时来,欲作飞升计。
众真问平安,此诗烦送似。

108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华原磬》 唐·元稹

泗滨浮石裁为磬,古乐疏音少人听。
工师小贱牙旷稀,不辨邪声嫌雅正。
正声不屈古调高,钟律参差管弦病。

109 《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唐·白居易

华原磬,华原磬,古人不听今人听。
泗滨石,泗滨石,今人不击古人击。
今人古人何不同,用之舍之由乐工。

110 《妙喜寺逵公院赋得夜磬送吕评事》 唐·皎然

一磬寒山至,凝心转清越。
细和虚籁尽,疏绕悬泉发。
在夜吟更长,停空韵难绝。
幽僧悟深定,归客忘远别。
寂历无性中,真声何起灭。

111 《妙喜寺逵公院赋得夜磬送吕评事》 唐·皎然

一磬寒山至,凝心转清越。
细和虚籁尽,疏绕悬泉发。
在夜吟更长,停空韵难绝。
幽僧悟深定,归客忘远别。
寂历无性中,真声何起灭。

112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113 《钟磬石》 宋·黄非熊

一雙钟磬本天成,垂在云中左右屏。
平地望来分大小,上方敲处震雷霆。
名从得后声还异,景欲彰时物自灵。
几度夜深催月落,满林妖怪立泉扃。

114 《宣和玉磬歌为祠山道士作》 明·马之骏

瑶昆出水水寒腻,昆吾刻作宣和字。
哀音射波龙子啼,如诉东京梦华事。
殿前衮衣方羽衣,翠游黼座丹碧辉。
灵素大言请群后,三山鸾鹤同鸡飞。

115 《笙磬同音诗》 宋·王禹偁

鼓箕名本异,拊石意何同。
吹击虽殊致,声音忽暗通。
谁将嶰谷韵,潜合泗滨风。
莫问补天主,休寻入海工。
凤鸣应不辨,兽舞自难穷。
古乐何人会,须知政在中。

116 《周五声调曲 羽调曲 二》 南北朝·庾信

运平后亲之俗。
时乱先疎之雄。
踰桂林而驱象。
济弱水而承鸿。

117 《田不伐玉磬歌》 宋·吴则礼

田侯玉磬何瑰奇,吴子见之俄朵颐。
宣王石鼓气忽丧,摩挲篆刻还嗟咨。
作止休论惟柷敔,曾窥两阶舞干羽。
常临罍洗荐清庙,获迩天球亲簋簠。

118 《周颂·有瞽》 先秦·佚名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设业设虡,崇牙树羽。
应田县鼓,鞉磬柷圉。
既备乃奏,箫管备举。
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
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诗经音乐

119 《三学山夜看圣灯》 唐·徐氏

圣灯千万炬,旋向碧空生。
细雨湿不暗,好风吹更明。
磬敲金地响,僧唱梵天声。
若说无心法,此光如有情。

120 《郊庙歌辞·享文敬太子庙乐章·请神》 唐·许孟容

觞牢具品,管磬有节。
祝道夤恭,神仪昭晰。
桐圭早贵,象辂追设。
声达乐成,降歆丰洁。

* 关于磬声的诗词 描写磬声的诗词 带有磬声的诗词 包含磬声的古诗词(34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