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箪瓢子的诗词(91首)

81 《赵仲礼示达庵唱酬次韵》 宋·孙应时

如旦群阴豁,春阳万壑融。
八荒双眼界,千圣一家风。
不必寻玄妙,宁须泥苦空。
本来无见解,何处觅神通。

82 《送王含秀才序》 宋·韩愈

吾少时读《醉乡记》,私怪隐居者无所累于世,而犹有是言,岂诚旨于味耶?及读阮籍、陶潜诗,乃知彼虽偃蹇,不欲与世接,然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若颜子操瓢与箪,曾参歌声若出金石,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于外也固不暇,尚何曲之托,而昏冥之逃耶?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
建中初,天子嗣位,有意贞观、开元之丕绩,在廷之臣争言事。
当此时,醉乡之后世又以直废吾既悲醉乡之文辞,而又嘉良臣之烈,思识其子孙。

送别序文

83 《论语十二章》 先秦·佚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初中文言文学习哲理

84 《答寄尧夫先生》 宋·韩绛

君子志於道,出处非一端。
伊尹负鼎俎,颜渊东瓢箪。
斯自理适当,匪缘情所安。
超然达者致,邈矣谁可攀。

85 《贻潘邠老:》 宋·张耒

有屋可以读书,有竹可以忘忧。
采庭之菊香有余,烹园之蔬甘且柔。
贤哉二子,又复何求。
鬼不尔责,人不尔仇。

86 《送赵员外之官宪州》 宋·韩维

仲扶岷峨秀,弱岁儒其冠。
读书觑前古,饱见万事端。
行已去畦町,为文鄙彫剜。
应举二十载,不免瓢与箪。

87 《畴依》 宋·王柏

贤哉颜子,好学独称。
既竭吾才,欲罢不能。
不贰不迁,庶乎亚圣。
一箪一瓢,不幸短命。

88 《写真自赞五首》 宋·黄庭坚

饮不过一瓢,食不过一箪,田夫亦不改其乐,而夫子不谓之能贤,何也。
颜渊当首出万物,而奉以四海九州,而享之若是,故曰人不堪其忧。
若余之於山泽,鱼在深藻。
鹿得丰草,伊其野性则然。

89 《题黄冈东坡潘氏亦颜斋》 宋·贺铸

东坡有田谁料理,黧面苍毛潘氏子。
结茅题榜亦颜斋,农隙把书聊自喜。
潘乎潘乎信是颜之徒,终日何所论难真如愚。
世无孔父四科友,犹办箪食瓢饮陋巷环墙居。

90 《石时亨饱山阁》 宋·楼钥

层层得好山,是处足饱看。
君真乐山者,心地尤平宽。
生长山水县,惯见青巑岏。
筑室欲饫赏,凭虚著危栏。

91 《宿宝峰呈玉涧》 宋·王柏

默成已仙去,北山久寂寞。
岂无爱山人,时时访林薄。
心境不相当,丘壑自丘壑。
谁知百年后,秀气才有托。

* 关于箪瓢子的诗词 描写箪瓢子的诗词 带有箪瓢子的诗词 包含箪瓢子的古诗词(9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