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耳寂的诗词(236首)

41 《苕溪草堂自大历三年夏新营洎秋及春…四十三韵》 唐·皎然

万虑皆可遗,爱山情不易。
自从东溪住,始与人群隔。
应物非宿心,遗身是吾策。
先民崆峒子,沦景事金液。

42 《闻诵《法华经》歌》 唐·修雅

山色沈沈,松烟幂幂。
空林之下,盘陀之石。
石上有僧,结跏横膝。

43 《寄大愿和尚》 唐·贯休

道朗居太山,达磨住熊耳。
手擎清凉月,灵光溢天地。
尽骑金师子,去世久已矣。
吾师隐庐岳,外念全刳削。

44 《高士咏·许先生》 唐·吴筠

大名贤所尚,宝位圣所珍。
皎皎许仲武,遗之若纤尘。
弃瓢箕山下,洗耳颍水滨。
物外两寂寞,独与玄冥均。

45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 唐·陆龟蒙

微生参最灵,天与意绪拙。
人皆机巧求,百径无一达。
家为唐臣来,奕世唯稷卨.只垂青白风,凛凛自贻厥。
犹残赐书在,编简苦断绝。

46 《文赋》 魏晋·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
每自属文,尤见其情。
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秋天写景咏物菊花

47 《西征赋》 魏晋·潘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
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
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此三才者,天地人道。

咏史写景

48 《三都赋》 魏晋·左思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

辞赋精选地名言志讽刺

49 《永州八记》 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慄。
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辞赋精选山水游记

50 《虎丘记》 明·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辞赋精选纪游山水散文

51 《咏怀八十二首》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抒情

52 《水调歌头》 宋·李光

白窃有恨焉,因以陶渊明为答,盖有激云耳
元亮赋归去,富贵比浮云。
常于闹里,端的认得主和宾。
肯羡当年轩冕,时引壶觞独酌,一笑落冠巾。

53 《卜算子》 宋·向子諲

岁见梅追和一首,终恨有儿女子态耳
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
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
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
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

54 《贺新郎(三和)》 宋·吴潜

了却儿痴外。
撰园林、亭台馆榭,谩当吾世。
红楯朱桥相映带,人在百花丛里。
更依约、垂杨衬水。

宋词精选婉约写景怀人

55 《金缕曲》 宋·刘辰翁

不相见故耳,为此发歌。
吾鬓如霜蕊。
自江南、西风尘起,倒骑秃尾。
旧日汾阳中书令,何限门生儿子。

56 《暗香(送杜景斋归永嘉)》 宋·张炎

猗兰声歇。
抱孤琴思远,几番弹彻。
洗耳无人,寂寂行歌古时月。
一笑东风又急。

57 《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汉·佚名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高中文言文乐府民谣写人爱情

58 《金陵五题·并序》 唐·刘禹锡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
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
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
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

写景怀古感叹组诗

59 《送虚白上人序》 明·高启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
”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

送别序文

60 《北山移文》 南北朝·孔稚珪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世有周子,隽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

古文观止讽刺散文

* 关于耳寂的诗词 描写耳寂的诗词 带有耳寂的诗词 包含耳寂的古诗词(23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