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著回的诗词(901首)

61 《无著道人请赞》 宋·释宗杲

汝求吾之赞,复赞吾之真。
大涨绝涓滴,须弥无一尘。
以讦为直而非直,以察为明而非明。
象王回旋,师子嚬呻。
如此为人善知识,少吃酸醋三五升。

62 《谢君植矮梅百许株蟠屈如轮腊至皆著花洒洒可》 宋·喻良能

孤竹低回首阳下,许由偃蹇箕山巅。
谢君雅有林泉趣,种得江梅如二贤。
南州腊月温和早,赖有冰花除热恼。
鳞差百树夹径明,似过山阴雪中道。

63 《南海祠东海中有小山可著屋》 宋·曾丰

海里山巅著数椽,舂容仰止已翛然。
仙家自我有方丈,沙界从今无大干。
万物长春天不夜,清风莫逆月忘年。
神游不制梦回兴,未了君臣父子缘。

64 《横吹曲辞·陇头水》 唐·王建

陇水何年陇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
征人塞耳马不行,未到陇头闻水声。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海绕龙城。

65 《横吹曲辞·折杨柳》 唐·李端

东城攀柳叶,柳叶低著草。
少壮莫轻年,轻年有人老。
柳发遍川岗,登高堪断肠。
雨烟轻漠漠,何树近君乡。

66 《相和歌辞·昭君词》 唐·李端

李陵初送子卿回,汉月明明照帐来。
忆著长安旧游处,千门万户玉楼台。

67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唐·王建

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
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
征人饮马愁不回,长城变作望乡堆。

68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 唐·苏味道

藩戚三雍暇,禅居二室隈。
忽闻从桂苑,移步践花台。
敏学推多艺,高谈属辩才。
是非宁滞著,空有掠嫌猜。

69 《奉和圣制答张说出雀鼠谷》 唐·苏颋

雨施巡方罢,云从训俗回。
密途汾水卫,清跸晋郊陪。
寒著山边尽,春当日下来。
御祠玄鸟应,仙仗绿杨开。
作颂音传雅,观文色动台。
更知西向乐,宸藻协盐梅。

写景抒情思乡

70 《公子行》 唐·刘希夷

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
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
绿波荡漾玉为砂,青云离披锦作霞。
可怜杨柳伤心树,可怜桃李断肠花。

公子艺妓恋情

71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唐·薛稷

九春风景足林泉,四面云霞敞御筵。
花镂黄山绣作苑,草图玄灞锦为川。
飞觞竞醉心回日,走马争先眼著鞭。
喜奉仙游归路远,直言行乐不言旋。

72 《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唐·马怀素

日宇千门平旦开,天容万象列昭回。
三阳候节金为胜,百福迎祥玉作杯。
就暖风光偏著柳,辞寒雪影半藏梅。
何幸得参词赋职,自怜终乏马卿才。

73 《奉和圣制瑞雪篇》 唐·刘庭琦

紫宸飞雪晓裴回,层阁重门雪照开。
九衢皛耀浮埃尽,千品差池贽帛来。
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

74 《奉和圣制瑞雪篇》 唐·刘庭琦

紫宸飞雪晓裴回,层阁重门雪照开。
九衢皛耀浮埃尽,千品差池贽帛来。
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

75 《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春节

76 《题栖霞寺》 唐·綦毋潜

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
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
龙蛇争翕习,神鬼皆密护。
万壑奔道场,群峰向双树。
天花飞不著,水月白成路。
今日观身我,归心复何处。

77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唐·储光羲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
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
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

78 《贻阎处士防卜居终南》 唐·储光羲

春风摇杂树,言别还江汜。
坚冰生绿潭,又客三千里。
兆梦唯颜色,悬情乃文史。
涤耳贵清言,披欢迟玉趾。

写人宫廷生活组诗

79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一作高適诗)》 唐·王昌龄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80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北楼见赠(一作高適诗)》 唐·王昌龄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
有怀晨昏暇,想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
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 关于著回的诗词 描写著回的诗词 带有著回的诗词 包含著回的古诗词(90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