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覆的诗词(125首)

61 《拟孙权答曹操书》 宋·苏轼

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
书辞勤款,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
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者侯,犹能以刀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

书信

62 《大鹏赋·并序》 唐·李白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
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

志向

63 《与吴质书》 魏晋·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
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
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书信思友

64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书信读书

65 《黠鼠赋》 宋·苏轼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声在橐中。

故事写鼠

66 《念奴娇·井冈山》 现代·毛泽东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67 《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清·顾贞观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
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座见
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友情婉约

68 《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 宋·谢直

寒光转南陆,夕景上乔木。
层柯荫修径,疏密散金绿。
缅怀载酒人,萝蔓记遐躅。
行行出林表,烟莽际童牧。
时有种麦儿,挥锄电翻覆。

69 《国师南岩诗》 宋·蔡如松

七闽山秀江逾碧,俗知礼义亡奸慝。
贼潮何事率淮民,拥众南来稍蚕食。
椎埋却冢荒径里,醉饱呼天烂渔弋。
孽驹蹑迹逞神怪,河海波腾云泼墨。

70 《莱公泉》 宋·崔峄

二相南行至道初,记名留咏在精庐。
甘泉不洗天崖恨,留与行人鉴覆车。

71 《和性之见寄韵》 宋·胡仲参

窗烛销残转寂寥,柴门无复野僧敲。
偶来枕上吟诗就,记向心头欠笔抄。
鸣笔数声疑雪片,寻梅清梦到山坳。
世情云雨多翻覆,谁是江湖耐久交。

72 《送勾熙载赴浙西盐》 宋·陆九渊

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
其民仰鱼盐,久已困征榷。
麦禾与桑麻,耕锄到墝埆。
往岁比不登,场圃几濯濯。

73 《江纂墓碑》 宋·孙起卿

家有占冢碑,近自田家获。
藏之五六年,未甚见省录。
古苔侵文理,封结殆莫识。
偶然嗟其穷,一一为磨剔。

74 《代胡仓过圣德惠民诗一首》 宋·王阮

平楚皆膏壤,成汤忽旱年。
人知圣虑切,恩遣使臣宣。
乙犯饥荒后,长沙富庶全。
纪年四十载,斗米二三钱。

75 《题蔡令叶岭书房》 未知·赵汝某

日诵哲师记,岁通圣人书。
前冈复后麓,俨在中间居。
佩月而冠云,被服以璠玙。
沧海朝奋驾,崑崙暮停车。

76 《秋闺梦戍诗(六首)》 明·马氏女

商气萧森下紫虚,乱飘松叶覆茅庐。
病怀不耐秋多感,习梦还来路已迂。
记里怕闻厢上鼓,指南遥忆海边车。
断魂查霭谁惊觉,叶落空山响木鱼。
¤

77 《同伯敬渡漳河》 明·商家梅

不觉朝从邺下过,更于薄暮渡漳河。
频询故迹情难减,为记遗文事转多。
枯柳覆村疏有路,寒云隔水去无波。
溅溅俱是千秋恨,铜雀风流可奈何。

78 《个人二首》 明·王彦泓

睡破眉山不更描,鬓鸦堆上覆鲛绡。
屏间记曲拈红豆,窗下临书染绿蕉。
画出鸳鸯娱独自,教成鹦鹉伴无聊。
情悰暗被傍人觉,绣线逢春减几条。

79 《次韵毛滂法曹感雨诗》 宋·苏轼

江南佳公子,遗我锦绣端。
揽之温如春,公子焉得寒。
兴雨自有时,肤寸便濛{?漫}。
敛藏以自润,牛斗何足干。

80 《和李太白(并叙〔四库原收有太白全诗,今删》 宋·苏轼

李太白有《浔阳紫极宫感秋》诗,紫极宫,今天庆观也。
道士胡洞微以石本示余,盖其师卓玘之所刻。
玘有道术,节义过人,今亡矣。
太白诗云:“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

* 关于记覆的诗词 描写记覆的诗词 带有记覆的诗词 包含记覆的古诗词(12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