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请怨的诗词(119首)

61 《声无哀乐论》 两汉·嵇康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形于管弦也。
又仲尼闻韶,识虞舜之德;季札听弦,知众国之风。
斯已然之事,先贤所不疑也。

感叹生命

62 《与元九书》 唐·白居易

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63 《促促词》 宋·徐照

促促复促促,东家欢欲歌,西家悲欲哭。
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

64 《摸鱼儿 同上》 元·李治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
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
谁点注。
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

65 《孔雀东南飞》 两汉·汉无名氏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
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

66 《蝶恋花·碧沼鸳鸯交颈舞》 宋·赵令畤

碧沼鸳鸯交颈舞。
正恁双栖,又遣分飞去。
洒翰赠言终不许。
援琴请尽奴衷素。
曲未成声先怨慕。
忍泪凝情,强作霓裳序。
弹到离愁凄咽处。
弦肠俱断梨花雨。

67 《次韵丁簿杂兴》 宋·汪晫

宴坐读侯诗,凛凛竖发毛。
平实未是卑,秀爽非为高。
清如幽谷花,羞杀李与桃。
无怨而有哀,请歌楚离骚。

68 《倾城误人身寄内翰洪文》 宋·朱涣

倾城误人身,嗟哉难具陈。
请君试侧耳,听妾歌其因。
妾初未笄学新妆,肌理玉雪眉黛长。
融恰窈袅销金裳,态浓意远夺目光。

69 《烈女李三行》 元·胡天游

大海何漫漫,千年不能移。
太山自言高,精卫衔石飞。
朝见精卫飞,暮见精卫飞。
吐血填作塸,一旦成路蹊。

70 《丙寅岁秋再抵长松奉等慈师入城作诗记一时事》 宋·李薰

前来送师归,今日迎师去。
送迎我何劳,师乃困行路。
天公将归谁尤,耗释此下土。
一水祸未忘,旱势复如许。

71 《得也字戏为解嘲六言二十八韵示汝载》 明·韩上桂

卿相事业彼哉,簟瓢道味回也。
关门仙客骑牛,塞上老翁失马。
夷甫立名非真,偃师构象是假。
机性能忘灌畦,忮心不怨飘瓦。

72 《捣衣篇》 明·林世璧

西风白昼已漫漫,玉露凄清玉漏残。
冰簟银床秋弄色,翠帏罗幕夜生寒。
年年秋夜何萧索,几度芙蓉楚江落。
闺阁佳人团扇悲,关山戍客征衣薄。

73 《白茅夫》 明·陆之裘

海风飘,干雪扬。
民何役,白茅塘。
荷锸别爷娘,唤妇与阿郎:“我行尔莫忧,官府须有钱与
粮。

74 《拟古诗七十首(录一十三首)》 明·盛时泰

陈思王植赠友往祚颓已久,大业缅方新。
仰视圣皇德,承胤为我亲。
暇日荷休明,高馆集众宾。
中厨列庖馔,水陆备鲜鳞。

75 《饮马长城窟行(壬辰岁,闻西师失利作)》 明·史鉴

羽书日夜至,匈奴寇三边。
候骑至朝那,烽火照甘泉。
车攻马亦同,兵精甲且坚。
挟辀起微衅,拔棘终为愆。

76 《骊山老妓行(补唐天宝遗事,戏效白乐天作)》 明·孙蕡

秋风杨柳凋金缕,冷露芙蓉落芳渚。
寒香晚色何所如,骊山唐姬教坊女。
蛾眉淡扫山远碧,蝉鬓半抛云乱吐。
时妆无复新妖娆,曩态犹存旧娇妩。

77 《相逢行别朱大复比部》 明·吴梦旸

请君为我止,听我《相逢行》。
相逢恍若昧平生,颜色可疑心事明。
但云两人天所成,安能百岁无合并。
眼中不觉乡国远,一日携手长安城。

78 《半生行》 明·郑琰

刺促复刺促,哀歌不成曲。
试听征人歌一声,切切乌乌泪相续。
吾祖卜地三山麓,世业繁华称鼎族。
七叶盛文儒,八代承章服。

79 《武昌西山》 宋·苏轼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
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80 《武昌西山(并叙)》 宋·苏轼

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
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
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话旧事。
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使刻之铭侧。

* 关于请怨的诗词 描写请怨的诗词 带有请怨的诗词 包含请怨的古诗词(11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