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送书的诗词(485首)

101 《送余赞善使还赴薛尚书幕》 唐·张南史

音书不可论,河塞雪纷纷。
雁足期苏武,狐裘见薛君。
城池通紫陌,鞍马入黄云。
远棹漳渠水,平流几处分。

102 《送郑权尚书南海》 唐·王建

七郡双旌贵,人皆不忆回。
戍头龙脑铺,关口象牙堆。
敕设薰炉出,蛮辞咒节开。
市喧山贼破,金贱海船来。
白氎家家织,红蕉处处栽。
已将身报国,莫起望乡台。

103 《送振武张尚书》 唐·王建

回天转地是将军,扶助春宫上五云。
抚背恩虽同骨肉,拥旄名未敌功勋。
尽收壮勇填兵数,不向蕃浑夺马群。
闲即单于台下猎,威声直到海西闻。

104 《送振武张尚书》 唐·王建

回天转地是将军,扶助春宫上五云。
抚背恩虽同骨肉,拥旄名未敌功勋。
尽收壮勇填兵数,不向蕃浑夺马群。
闲即单于台下猎,威声直到海西闻。

105 《送魏校书》 唐·朱放

长恨江南足别离,几回相送复相随。
杨花撩乱扑流水,愁杀人行知不知。

106 《送陆书还吴》 唐·武元衡

君住包山下,何年入帝乡。
成名归旧业,叹别见秋光。
橘柚吴洲远,芦花楚水长。
我行经此路,京口向云阳。

107 《奉和韦谏议奉送水部家兄上后书情…呈两省阁老院长》 唐·权德舆

驷牡龙旂庆至今,一门儒服耀华簪。
人望皆同照乘宝,家风不重满籝金。
护衣直夜南宫静,焚草清时左掖深。
何幸末班陪两地,阳春欲和意难任。

108 《中书送敕赐斋馔戏酬》 唐·权德舆

常日每齐眉,今朝共解颐。
遥知大官膳,应与众雏嬉。

109 《和河南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 唐·权德舆

兄弟泣殊方,天涯指故乡。
断云无定处,归雁不成行。
草莽人烟少,风波水驿长。
上虞亲渤澥,东楚隔潇湘。

110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 唐·杨巨源

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
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
不妨公事资高卧,无限诗情要细论。
若访郡人徐孺子,应须骑马到沙村。

111 《别鹤词送令狐校书之桂府》 唐·杨巨源

海鹤一为别,高程方窅然。
影摇江汉路,思结潇湘天。
皎然仰白日,真姿栖紫烟。
含情九霄际,顾侣五云前。

112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李繁时为随州刺史宰相泌之子也)》 唐·韩愈

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
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伟哉群圣文,磊落载其腹。

113 《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得长字》 唐·韩愈

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
壤画星摇动,旗分兽簸扬。
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
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

114 《送郑尚书赴南海》 唐·韩愈

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
盖海旂幢出,连天观阁开。
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
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
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
事事皆殊异,无嫌屈大才。

友情怀念

115 《送李尚书镇滑州》 唐·刘禹锡

南徐报政入文昌,东郡须才别建章。
视草名高同蜀客,拥旄年少胜荀郎。
黄河一曲当城下,缇骑千重照路傍。
自古相门还出相,如今人望在岩廊。

116 《送前进士蔡京赴学究科(时崔相公、杨尚书掌选)》 唐·刘禹锡

耳闻战鼓带经锄,振发声名自里闾。
已是世间能赋客,更攻窗下绝编书。
朱门达者谁能识,绛帐书生尽不如。
幸遇天官旧丞相,知君无翼上空虚。

送别写景田园山川

117 《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自户部尚书拜)》 唐·刘禹锡

尚书剑履出明光,居守旌旗赴洛阳。
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
衙门晓辟分天仗,宾幕初开辟省郎。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118 《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自户部尚书拜)》 唐·刘禹锡

尚书剑履出明光,居守旌旗赴洛阳。
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
衙门晓辟分天仗,宾幕初开辟省郎。
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

119 《临洮送袁七书记归朝(时袁生作僧,蕃人呼为袁师)》 唐·吕温

忆年十五在江湄,闻说平凉且半疑。
岂料殷勤洮水上,却将家信托袁师。

120 《感别送从叔校书简再登科东归》 唐·孟郊

长安车马道,高槐结浮阴。
下有名利人,一人千万心。
黄鹄多远势,沧溟无近浔。
怡怡静退姿,泠泠思归吟。
菱唱忽生听,芸书回望深。
清风散言笑,馀花缀衣襟。
独恨鱼鸟别,一飞将一沉。

* 关于送书的诗词 描写送书的诗词 带有送书的诗词 包含送书的古诗词(48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