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北的诗词(1095首)

121 《寄陕府通判孙状元兼简令弟秀才》 宋·王禹偁

商山留滞再经年,咫尺无由见状元。
会赦未教归北阙,高歌应合遇东园。
寸心谩道如弦直,两鬓难禁似雪繁。
兄弟相知情未改,著书呼取屈原魂。

122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 宋·刘克庄

物理或难诘,疑经多未通。
蜚虽笔麟史,荔不产龟蒙。
记异因同蜮,为灾岂减螽。
恨余非博识,安敢注鱼虫。

123 《答留通判元崇》 宋·刘克庄

不见龙骧与骥驰,纷纷虫篆斗蛛丝。
君侯杰出南方者,老仆终当北面之。
忆玉树枝劳远梦,熏蔷薇水读来诗。
自惭眼力非关令,紫气浮空懵不知。

124 《蒙仲书监通守温陵以戴尚书肖望李内翰元善尝》 宋·刘克庄

自北及南捷径行,冰厅消得此嘉名。
且参光霁儒家景,谁管歌呼吏舍声。
碎安道琴时好淡,种文正竹话偏清。
每闻酬倡皆皮陆,耄矣无因共脍鲸。

125 《送通判喻郎中》 宋·文同

前年为郡得陵时,不谓其州陋如此。
萧条官宇岩岭上,零落民家坑谷里。
西城初入已可厌,窃谓岂堪余所止。
幸逢之彦倅郡事,日月渐深殊可喜。

126 《送通判喻郎中》 宋·文同

晴霞照西城,漠漠卷宿雾。
高空缭危磴,此乃君云路。
吴蜀向万里,上马初一步。
莫言道途远,况已嗟久寓。

127 《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官居诗四首·方庵》 宋·文同

众人庵尽圆,君庵独云方。
君虽乐其中,无乃太异常。
劝君刓其角,使称著月床。
自然制度稳,名号亦可详。
东西南北不足辨,左右前后谁能防。
愿君见听便如此,鼠蝎四面人恐伤。

128 《北城楼上》 宋·文同

满目望不极,城楼当最高。
地形连楚阔,山势入秦豪。
平外斜通骆,深中远认褒。
图经何壮观,故事有萧曹。

129 《送周介之学士通判定州》 宋·文同

紫垣之东藩,群宇合四翼。
天家积图只,编简何万亿。
介之才艺选,此地典文墨。
纵横四部内,骋骤千古力。

130 《同左通老用陶潜还旧居韵》 宋·陈与义

故园非无路,今已不念归。
秋入汉水白,叶脱行人悲。
东西与南北,欲往还觉非。
勿云去年事,兵火偶脱遗。

131 《次韵邢怀正通判游蒋山》 宋·周必大

仙人薄蓬莱,乘槎度河浒。
旧观桑田变,今访钟山古。
驾言出东门,恍若之帝所。
朝曦霁青霜,枫叶落红雨。

132 《北山》 宋·白玉蟾

驿酒沽来满满斟,现成诗句不须寻。
轻云阁雨风声软,淡霁笼云日影沉。
夹路栀花香野水,隔山杜宇响乔林。
草菴饭了从容睡,门外通衢无古今。

133 《和北京王郎中见访留诗》 宋·邵雍

车从赏春来北京,耿君先期已驰情。
此时殒霜奈何重,今岁花开徒有声。
既辱佳章仍坠刺,宁无累句代通名。
天之材美应自惜,料得不为时虚生。

134 《同杨希仲吴子进李希孝张景良北关纳凉晚过大》 宋·晁补之

君不见少陵翁,昔时亦厌在泥滓。
青鞋布袜翁自喜,上关流水入城来。
青苹之末风未已,驾言出游我无酒。
张侯为致尊中旨,可怜筑室宁封池。

135 《立春日呈通守资中通直》 宋·晁补之

摇轩柳态未应还,正在凭高望远间。
一夜春风吹北渚,清晨佳气满南山。
动头乐事从今数,信手诗章莫放闲。
但惜濉阳蔡公子,莺花烂漫向京关。

136 《次韵校书孔彦常校资治通监作》 宋·晁补之

群公爱我邀我居,平生文举情岂疏。
钩陈玄武在北极,上帝之府森图书。
赵韩魏降显德尾,司马蝉嫣世良史。
其人不见其言在,青草生原岁阳止。
吾君好学由生知,成汤得尹方有为。
应合它年尹躬学,书成泣像麒麟阁。

137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 宋·苏辙

墙北史居士,挂冠心转闲。
顶开人共怪,神去夜深还。
白雪微侵鬓,丹砂久驻颜。
从君欲问道,何日径开关。

138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一次莫州通判刘冱韵二首》 宋·苏辙

北国亦知岐有夷,何尝烽火报惊危。
拥旄绝漠闻嘉语,缓带临边出好诗。
约我一樽迎嗣岁,待君三馆已多时。
从今无事唯须饮,文字声名人自知。

139 《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 宋·苏辙

仁寿宫中穞谷生,太湖苍石草间横。
与衰换世身犹在,南北従人事已轻。
累石作台秋藓上,凿汧通水细渠清。
三年此亦非公有,空使他年记姓名。

140 《北堂》 宋·苏辙

吾庐虽不华,粗有南北堂。
通廊开十窗,爽气来四方。
风长日气远,六月有余凉。
儿女避不居,留此奉爷娘。

* 关于通北的诗词 描写通北的诗词 带有通北的诗词 包含通北的古诗词(1095首)